【里約奧運.逆轉人生】4年前殘奧金牌得主 今成李慧詩最大勁敵
作為一個室內場地女單車手,摩頓(Stephanie Morton)的獎牌數量或許及不上香港女車神李慧詩(Sarah)或澳洲前輩美雅絲(Anna Meares),但其個人經歷肯定不比後兩者絲毫遜色。由15歲時的羽毛球澳洲青年軍,至2012年倫敦殘奧會成為金牌車手,到今屆奧運被香港單車總教練沈金康及Sarah評為爭金的最大勁敵,摩頓的人生便如單車來快,走得遠,千份之一秒,已是不同的結局。
冠軍的童年為羽毛球好手
15歲前,摩頓便如「茫茫人生好像荒野」,全因當時她出生在羽毛球世家,其父親是國家隊助教、母親是領隊,其哥哥及姐姐皆為國家隊成員。在這種濃厚的氣息成長下,摩頓卻在場地單車和羽毛球雙線發展,其家人希望「女成父業」,以挑戰本地青年冠軍賽事為目標。直到15歲時,摩頓才決定其前途「我一直在兩項運動中保持訓練,直到在澳洲全國場地單車賽奪冠,我便覺得自己比較喜歡單車,於是決定放棄羽毛球。」
或許你會覺得摩頓為「glory hunter」,選單單全因為成績而決定未來,但她卻不為意:「我覺得單車選擇了我。」全身投入單車訓練,摩頓的職業排名即時投升不少,才發覺過去羽毛球訓練便似為當單車手所鋪路:「羽毛球不時要做爆發力的訓練,如變速等,這令我更容易轉型為單車手。」本身她的家人都不太希望摩頓轉行,但當她們看到女兒在功率車上的驚人數據,很快便接受摩頓成為職業車手的事實。
贏殘奧見盡人生百態
半途出家未算特別,2012年時摩頓收到澳洲殘奧隊的邀請,以健全的串聯車手身份(able-bodied tandem pilot)夥拍視障車手菲歷絲莊臣(Felicity Johnson)出戰倫奧1公里場地賽。當時21歲的摩頓只是邊緣國手,因此她很快便接受了國家任務,並順利在比賽中奪金而回。以健全車手身份,摩頓帶着壓力參賽,卻抱着感恩的心回來,「08年北京殘奧莊臣是銀牌選手,假如今次空手而回,我便會受到千夫所指。」她補充道:「最大得着是人生體驗,當你看到她們在如何艱辛的環境下成長,還可以在運動場上達到這種境界,你便覺得自己是多麼微不足道。」
心態決定命運,開竅後的摩頓愈戰愈勇,先在2014年的英聯邦運動會女子爭先賽奪金牌,今年6月在墨爾本UCI場地一級賽的爭先賽,僅僅在決賽「輸個馬鼻」不敵Sarah得銀牌,更被Sarah視為今屆奧運其中一個最大敵人。25歲的摩頓對里奧十分樂觀:「假如真的奪得金牌,感覺會很不真實,但為什麼因此而停步?」
摩頓的人生,從來不如兩個轆的場地賽來得平坦,曲折離奇的過去,誰敢說她在里奧又會有不一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