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太空艙帶回歷來最大份量小行星樣本 助研究預防地球被撞擊
撰文:蕭通
出版:更新:
美國太空總署(NASA)一個探測器的太空艙24日返抵地球,帶回歷來收集到最大份量的小行星樣本,完成為期7年探索任務中最重要一環。科學家認為,今次任務有助研究防範小行星撞擊地球,以及探索太空資源等領域。 太空總署曾估計,這次採得樣本的小行星「貝努」(Bennu),可能會在159年後、即2182年的9月24日撞擊地球,威力相當於22顆原子彈,撞擊機率為0.037%。
該太空艙降落於猶他州(Utah )鹽湖城附近沙漠,大約四分之一樣本留給任務團隊研究,小量會送給有份參與計劃的日本和加拿大航天機構,其餘約七成留給其他和未來的科學家,包括遍佈全球60個實驗室的200名科學家。
美國於2016年發射探測器「OSIRIS-REx」,亦是美國第一個小行星採樣探測器,2018年進入小行星「貝努」運行的軌道。在經過近兩年時間繞行後,2020年10月,OSIRIS-REx終於取得與「貝努」表面足夠近的距離,並以機械臂採集到大約250克岩石和塵土樣本。 OSIRIS-REx釋出樣本艙之後,會離開地球軌道,前往探索另一顆名為「阿波菲斯」(Apophis)的近地小行星。
「貝努」在1999年被發現,由一堆鬆散的岩石組成,每隔6年就會在距離地球靠近的位置經過一次。其直徑大約500米,約45億年前形成,目前距離地球約3.2億公里。科學家認為,對「貝努」的研究有助了解行星的形成和地球生命起源,以及如何避免行星撞向地球。此外,小行星上亦可能有具價值的資源和貴金屬。
這是國際第3次自小行星帶回樣本。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 (JAXA)先前曾於 2005 年從小行星Itokawa 收集到不到 1 毫克樣本;再於 2019 年從小行星「龍宮」( Ryugu) 收集到5.4 克。
小行星以生化科學泰斗王應睞命名 激勵科學家勇毅前行科幻小說成真? 小行星採礦公司周六發射首個實驗衛星上太空小行星今早安全掠過地球 體積如貨車 距離僅3600公里比衛星還近NASA稱成功以飛行器撞擊小行星改變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