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聰:若西方能像「一帶一路」般平等對待全球南方 也會做得很好
據中國駐歐盟使團微信公眾號消息,9月19日,駐歐盟使團團長傅聰大使在「歐盟動態」主辦的「一帶一路」10周年研討會上發表主旨演講,並全程參與交流答問。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轉載;撰文:范維
歐盟動態:剛才談到「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IMEC)」。大使先生,您認為相比之下,「一帶一路」倡議有哪些優勢?您如何看待二者的關係?
傅聰:我們目前對「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知之甚少,需要了解更多訊息,所以我不想把它同碩果纍纍的「一帶一路」相提並論。
據一些媒體報道,有些美國學者和官員稱這些倡議是為抗衡中國。我想說的是,如果這些倡議純粹以推動發展為目的,中方就不會從制衡角度看待它們。無論何種倡議,如果其真正目的是促進地區發展,中方不會有任何異議。
剛才有人提到發展模式之爭。在中方看來,如果各方談論哪種才是更加綠色的發展模式,彼此就不存在競爭,只有合作。在這一點上,「一帶一路」倡議與「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戰略不存在分歧。未來10年,「一帶一路」發展也將與時俱進。正如我剛才在演講中提到的,綠色是「一帶一路」的底色。綠色發展和數碼合作正愈發成為中方關注重點。
大家應當注意到「一帶一路」倡議的幾個基本事實。過去10年,「一帶一路」倡議積累許多好的經驗,有些完全可供「全球門戶」戰略或「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借鑑。首先,合作項目必須由東道國驅動。項目通常由東道國提出,中國參與進來並提供支持協助。中國從未將項目強加給他國。這是我們想同各方分享的第一個經驗做法。
第二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這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基本原則。關於「共商」,中方在項目早期籌劃階段,就同東道國一道規劃設計,這非常重要。這些項目不是由中方發起,然後兜售給東道國的。項目建設過程中,雙方也有很多合作,包括僱用當地員工,為當地創造大量就業崗位。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共建」。
更重要的是「共享」。中方更多從經濟角度看待「一帶一路」合作。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軟實力在合作過程中得到提升。如果中方所作所為有利於東道國,自然而然會得到對方歡迎和肯定。但「一帶一路」的初衷並非提升軟實力,而是在平等基礎上同各方對接合作,這一點對西方國家尤為重要。我們必須在平等基礎上以合作方式同各國打交道,這樣才能確保各方平等受益。
中國從不認為自己是救世主,中國企業在國外展開項目有自身目標和利益考量,但同時也給當地老百姓帶來好處。中方始終在平等基礎上與東道國政府、民眾和社會各界打交道。
因此,如果問我對「全球門戶」戰略或「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有什麼建議,我想說,如果它們能像「一帶一路」那樣平等對待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國家,也會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