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衝擊國會為保護當權者 馬其頓族裔問題外 還有外國勢力
說起馬其頓,我們或許會想起亞歷山大大帝與其帝國,甚至是為馬其頓國家隊出場6次的港超球員基斯贊,但對不少留意歐洲局勢的觀察者來說,他們只會想起當地曠日持久的亂局。
馬其頓國會近日出現流血衝突,導致最少10名國會議員及多名警察受傷,不少記者的器材遭毀壞,原因很可能是1993年獨立後,遲遲未解決的族裔問題,甚至是歐盟與俄羅斯之間的角力。
一批人數約200人,支持馬其頓民族主義政黨統一民主黨(VMRO–DPMNE)的示威者,因為不滿國會選出阿爾巴尼亞裔的查費里(Talat Xhaferi)作議長,於周五(28日)衝入馬其頓國會,並要求國會舉行選舉。
在場的示威者大多蒙面,衝入國會後揮舞馬其頓國旗,並打傷數名議員。受傷議員大多是阿爾巴尼亞裔議員,亦包括馬其頓裔的社會民主聯盟領袖薩耶夫(Zoran Zaev)。最終馬其頓警方要向國會,發射震撼彈驅散示威者,才能把國會議員保護安全離開。
馬其頓內政部長努希烏(Agim Nuhiu)指,事件中有102人送院,包括10名國會議員及多名警察,努希烏後來亦因事件辭職。而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就對事件表示震驚,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杜加里克就指暴力不可接受,敦促各政治力量通過民主手段解決分歧,遵守憲法,並盡快克服政治僵局。
種族分歧、政治僵局持續多年
然而今次事件只是馬其頓近年局勢的表象。在事件前,親統一民主黨的示威者,已在國會外抗議多日。他們認為薩耶夫與阿裔政黨組成執政聯盟是一場政變,將馬其頓變成一個阿爾巴尼亞人的國家。儘管於2001年,阿爾巴尼亞裔國民組織武裝部隊與政府軍發生武裝衝突後,雙方已簽署停火協議,確定阿裔人口能在阿裔人口居多的地區以阿爾巴尼亞語作官方語言,並且每屆執政聯盟必須要有一個阿裔政黨。
馬其頓政局的混亂狀況已持續多年,近兩年政府近乎癱瘓。薩耶夫於2015年公開了近67萬段來歷不明的電話錄音。歐盟當局估計這些竊聽所得的錄音應是來自國安部門,當中更包括不少官員貪污、選舉舞弊、甚至是抹去謀殺證據的對話,被竊聽的人數約有2萬人。事件惹來民眾上街超過3個月,反對統一民主黨政府停止調查涉事官員及政治人物。後來政府亦抵不住國際及國內壓力,重啟調查。
經歷一連串醜聞及被稱為「彩色革命」的示威後,前總理格魯埃夫斯基(Nikola Gruevski)領導的統一民主黨,於去年的選舉中仍然勝選,但所得席位不足以讓他們籌組政府,因此需要與其他政黨合作。但在與阿裔政黨的談判中,統一民主黨無法同意將阿爾巴尼亞語列入官方語言,竊聽事件亦影響兩者之間的互信。
馬其頓約有四份之一人口屬阿裔,但馬國自2002年起就沒有作人口普查,因為各黨無法就此事達成共識,而阿裔的生育率一直比馬其頓斯拉夫裔高,因此阿裔佔馬其頓人口的比例有可能達到三分之一。
巴爾幹小國成歐俄角力場
於2001的停火協議後,歐盟與北約都答應會讓馬其頓加入,但由於鄰國希臘認為馬其頓有意擴張至境內同樣叫馬其頓的地區,因此反對馬國加入。馬其頓於2004年申請加入歐盟,至今仍是候選國之一,但其民主程度卻自此江河日下,歐盟於去年曾就此表示關注。
隨着歐盟對東擴放慢腳步,而歐債危機後歐洲經濟遲遲未回復,近年的難民潮又暴露了組織弱點,令歐盟對東歐各國的吸引力大大減低。在歐盟擴張放緩之際,俄羅斯就將自己定為歐盟以外的選擇,讓巴爾幹各小國選擇,當中地區內不少中間偏右或右翼政團均與俄羅斯有關,包括今次衝入國會者所支持的統一民主黨,亦被指與同是斯拉夫族的俄羅斯有聯繫。
在種族衝突、政府腐敗的陰霾之下,馬其頓的政治亂局似乎未有出路。在統一民主黨控制大部分政府部門下,事件中只有8名示威者遭拘捕。而事發時在維也納的格魯埃夫斯基,又在Facebook發言認同示威者的本意,加上總統伊萬諾夫(Gjorge Ivanov)也是來自統一民主黨,曾經阻止薩耶夫籌組政府,反對派難以打破統一民主黨在馬其頓的專政,而此小國恐怕亦離加入歐盟愈來愈遠,轉而投向克里姆林宮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