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召開峰會統一戰線 脫歐談判英國先示弱?

撰文:陳立程
出版:更新:

歐盟除英國外的27國領袖周六(4月29日)舉行峰會,為與英國展開脫歐談判統一立場。各國代表此前已達成共識並制訂了8頁厚談判指引,這次峰會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在展示團結,同時向倫敦施加壓力。
歐盟預期,脫歐談判將在英國6月舉行大選後正式展開。正式交鋒前英國與歐盟領袖脣槍舌劍,預示談判過程艱巨。換個角度看,這未嘗不是以進為退,為妥協騰出空間,畢竟雙方不會願意見到談判變成一場零和遊戲。

英國首相文翠珊周三在首相府外迎接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路透社)

整整一個月前,英國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啟動《里斯本條約》50條,為舉世矚目的英歐「離婚」訴訟揭開序幕。與一般離婚案件不同的是,這場談判一早設定了期限,無論談不談得攏,雙方的關係到2019年3月29日都會結束。

  默克爾促英勿「幻想」獲優待

文翠珊年初定下「硬脫歐」的大方針,帶領英國脫離歐洲單一市場。歐盟制訂的談判策略同樣強硬,表明英國需要先辦好「離婚」手續,才可尋求與歐盟重建雙邊自由貿易協議。歐盟峰會召開前夕,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在德國國會表示,歐盟在談判中將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各國目標一致,英方不應心存「幻想」,以為可獲優待。文翠珊回應指其餘27個歐盟成員國敵視英國,談判未開始已存在破壞。她警告,這種做法「只會帶來不確定與不穩定」。

延伸閱讀:分手信暗藏「要錢定要命」 文翠珊被指「七傷拳式」打劫歐洲

脫歐公投前,經濟風險是攻擊英國脫歐陣營的最大武器,不過,外界警告的悪劣景象迄今並未發生。公投後英鎊匯價急跌,但卻帶動出口,整體經濟維持增長,去年第四季GDP上升0.7%,是一年以來最快增速,股市亦向好。雖然經濟並非脫歐陣營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但良好經濟數據無疑增強了他們的說服力。

  英國經濟仍在享歐盟成員紅利

問題是脫歐對英國的經濟衝擊是否已經浮現?英倫銀行副行長布羅德本特(Ben Broadbent)提醒,英國如今仍然享受着身為歐盟成員的紅利,低匯價令英國在同樣貿易條件下出口成本下降,回報上升,但這些有利因素不會永遠維持。

單獨來看,英國是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倫敦金融城是地位僅次於紐約的國際金融中心,經濟實力毋庸置疑。然而英國經濟與歐盟相互依存度極高也是事實。2014年,歐洲市場佔了英國出口的45%,相關貨物總值達2840億美元,英國本身是歐盟內部市場僅次於德國的最大進口方,由其餘歐盟國家進口了價值逾3600億美元的貨品。

對英國來說,若無法達成協議便脫離歐盟,意味將失去多達4.4億消費者的免關稅貿易市場,屆時英歐貿易勢將根據世界貿易組織規定維持,對製造業來說,世貿平均關稅為5%左右,英國農民更可能要面對多達40%的稅率。根據英國國家經濟與社會研究院(NIESR)推算,在這種情況下,英國貿易將萎縮30%。倫敦金融中心的地位也難免受衝擊,顧問公司Oliver Wyman估計,在最壞情況下,英國將流失7萬個金融服務業職位。

延伸閱讀:英國與歐盟「掟煲」花兩年 為何分手要這麼久

德國總理默克爾警告,歐盟在脫歐談判中會堅持原則,英國不應心存「幻想」。(路透社)

文翠珊政府當然意識到這個風險。正如英國脫歐事務大臣戴德偉(David Davis)所言,英國在這場談判中核心目標是達成一份可保護自己商業利益的貿易協議。從最終目的來看,經貿協議確實是塑造英國未來與歐盟關係的核心問題。然而,歐盟要求英國在商討新貿易協議前先支付「贍養費」,也非無理取鬧。

  「你不能扮從來不是歐盟一份子」

英國欠歐盟的債,主要來自身為歐盟成員的財政責任。歐盟設立了多個發展與援助基金,總額達6850億歐元。許多英國人不接受在脫歐後繼續付錢給歐盟以支援其他國家建設的做法,但歐盟談判專員巴尼耶(Michel Barnier)表明,這些項目英國均參與制訂及出資,同時也從中領取資助補貼,「我們不會要求英國額外付一分一毫,歐盟27國也會繼續履行對英國及其公民、企業與地區建設的承諾,這是一種相互尊重的行為」。2015年,英國為歐盟預算貢獻了近150億歐元,並從布魯塞爾收回約60億歐元援助與補貼。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也說:「你不能扮作自己從來不是聯盟的一份子,身為歐盟成員,英國政府與國會作出了相當數量的承諾,他們必須遵守,這不是對英國的懲罰或制裁。」他拒絕評論歐盟內部傳出的600億歐元這筆天價「掟煲費」的真假,強調具體金額有待「科學計算」。《明鏡》周刊早前引述德國國會一份報告指出,文翠珊也不接受600億這個價碼,但她不是認為英國一分錢都不用給,而是覺得高得離譜。

延伸閱讀:歐盟太極拳還擊文翠珊攻勢 「掟煲費」盛惠5000億?

除了財政問題,歐盟另一關注焦點是330萬在英國工作與生活的歐洲人今後何去何從,相應的120萬在歐陸生活的英國人也為將來感到徬徨,當中包括40萬一心想在歐洲安享晚年的退休人士。歐盟社會經濟政策基石為四大「自由」,包括商品流動自由、人員流動自由、資本流動自由和創業自由,英國希望脫歐後繼續享受資本與商品流動自由,但對突顯歐洲一家親的人員流動自由卻大聲說「不」,這等同一方面繼續享受歐盟帶來的經濟益處,一方面消除身為歐盟成員所要承擔的包袱。世界上真有這麼便宜的事?

  330萬居英歐洲人地位成焦點

巴尼耶表明,歐盟優先優先爭取的是在公民權利、財政責任與邊界三大範疇達成協議。歐盟目前授予巴尼耶的談判權限也只局限於「離婚協議」,而不是討脫歐後的英歐貿易。不過,有歐盟官員在私底下坦言,英國與歐盟真正坐到談判桌前時,不可能繼續開天殺價,這固然由於談判總要討價還價,也由於戴德偉與巴尼耶均面對難以挪移的死線。

按照歐盟一方的日程,雙方最遲要在明年9月底前達成協議,其餘時間要留給英國國會、歐盟各成員與歐洲議會審批。扣除程序上的需要,留給戴德偉與巴尼耶的談判時間其實只有約一年半。在有限的談判期間內,雙方更切實可行的目標是先妥善處理英國脫歐程序,包括審議修訂逾2萬條影響雙邊關係的法律法規,並達成過渡安排,為未來雙邊關係開路。

延伸閱讀:歐盟發功逼文翠珊表態:讓居英5年歐公民享永久居留

英國脫歐恐令愛爾蘭與北愛爾蘭之間重現邊境管制,一批反脫歐人士周二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示威,反對邊境設限。(路透社)

  英承認需讓步換協議

事實上,離婚官司抗辯焦點不在於是否罪有應得,而是如何讓當事雙方好聚好散,在脫歐談判中,一拍兩散也不是英國與歐盟各自想要的結果。英國「代表律師」戴德偉周三便在倫敦表示,脫歐談判雙方都需要作出讓步來達成協議。這是英國政府迄今最清晰示意不預期完全得償所願,這番話從一名曾聲言英國即使與歐盟不歡而散也「沒什麼好害怕」的脫歐強硬派口中說出,份外引人注目。

現年68歲的戴德偉是資深保守黨人,曾在2005 年挑戰黨魁寶座,但敗給當年形象清新的卡梅倫。他從政30 年信守的兩大政治原則一是公民自由,另一就是疑歐。他高舉捍衛公民自由旗幟,反對以反恐為名監控民眾與對待懷疑恐怖份子的種種舉措,這令他成為建制眼中的反動份子,文翠珊擔任內政大臣期間便因而與他頗有過節。當時也許沒有人預計得到,他會在邁向古稀之際迎來政治生涯高峰,成為英國脫歐談判的主將。同樣讓人不無意外的是,文翠珊似乎對他言聽計從。

今年1月文翠珊向國會發表脫歐策略,處處可見戴德偉的影子。文翠珊決心帶領英國「硬脫歐」,與戴德偉一貫強調的「值得冒險」主張一脈相承。戴德偉向文翠珊的建言是,英國只有展現「無所畏懼」的姿態,才會獲歐盟領袖正眼看待。對於脫歐談判,他倡導英國尋求「出口主導增長的策略」,理想結果將是英國繼續零關稅進入歐洲單一市場。事實上,歐盟已開始草擬方案,就雙方貿易關係展開談判,英國脫歐後,新的自由貿易協議將即刻啟動。

延伸閱讀:英國啟動脫歐程序 文翠珊與歐盟探戈開始 考驗新鐵娘子

戴德偉曾在1994年至1997年擔任馬卓安政府的歐洲事務次官,負責為英國在尋求更緊密融合的歐盟之中探尋自身角色。這段經歷對他處理脫歐談判彌足珍貴,他曾津津樂道自己對原則的堅持如何換來歐洲同僚不無善意送上「迷人壞蛋」這個花名。但在未來兩年的艱巨談判中,他要保住「壞蛋」這個外號不會太難,要再「迷人」恐怕就沒那麼容易了。

  雙方「律師」20年前曾交手

戴德偉的談判對手巴尼耶比他年輕兩歲,曾任法國外交部長與農業部長,2012年至2014年擔任歐盟內部市場與服務專員,主導金融海嘯後歐盟銀行系統改革,推出的一些新措施曾引起倫敦金融業不滿。從這份履歷不難看出,戴德偉面對的是一個極為難纏的對手。去年歐盟委員會宣布巴尼耶的任命時,英國一些政治評論員直指是「戰爭行為」。

巴尼耶與戴德偉一樣不排除英國與歐盟在沒有任何保障的情況下分手,他警告,一旦發生這種情況,英國「毫無疑問只會變得更差」。他又聲言,雖然達成一份良好協議符合雙方的意願,但歐盟其餘27國「會發現這種情況更易適應,因為他們仍然受惠於單一市場、關稅聯盟及與國際夥伴之間的逾60項貿易協議」。

不過他也提醒,英歐雙方如果把棘手問題拖到最後時刻才處理,會是失敗的策略,「愈快達成有序退盟的協議,就可愈快準備建立未來關係」。他與戴德偉彼此並不陌生,20年前,兩人分別是為各自國家處理歐洲事務的官員,將來在談判桌上可以套套交情沖淡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