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民「捨己為國」引發二戰 日本欲重提教育敕語惹強烈反彈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較早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內閣通過會議,宣稱不排除把《教育敕語》作為道德教材。此舉惹來強烈反彈,在野黨、學者、評論等均表示質疑或反對,擔心安倍讓日本重返戰前時代。《教育敕語》是甚麼?為何會被視為洪水猛獸?

當年教育敕語的教材遺本,至戰後1948年為止,所有日本人都需要學習背誦。(網絡圖片)

正當森友學園事件未了之際,森友學園旗下幼稚園要求學生背誦《教育敕語》泛起千重浪。日本在上月31日通過內閣會議,認為「只要在不違反憲法與教育基本法下,不否定把《教育敕語》排除在教材之外」。

文部科學省副大臣義家弘介亦表示「朗讀《教育敕語》本身並無問題」,大臣松野博一更提出看法,認為在經過深思熟慮的情況下,把《教育敕語》用於道德教育課沒有問題,此言一出隨即引來嘩然。

  危難之際應捨己為國 被利用成戰爭工具

《教育敕語》是日本明治天皇頒佈的教育文件,是日本戰前與戰時的教育主軸。《教育敕語》內有12項道德項目,包括「孝順」、「兄弟和睦」及「父婦融洽」等,但其中最具爭議和最重要的部份,是未句「一旦緩急,則義勇奉公,以扶翼天壤無窮之皇運」,意即國家危難之際,國民應當捨己為國。

為人所不知的是,當年在《教育敕語》編成之際,時任文部大臣西園寺公望認為此句「過份側重國家主義,忽略了日本作為國際社會一分子的職責」,希望起草修改。然而提議被無視,起草最終擱置,結果《教育敕語》在戰時被政府利用,鼓勵人民為天皇捨棄生命,投入戰爭,為日本帶來災難。

戰時日本學校培養學生課本知識之餘,還需進行意識形態的「德育教學」,為戰爭做準備。(Getty Images)

因此戰後,日本國會在1948年以「教育敕語把國君主權與神話視為一體,違反人權,有違國際信義」,宣布《教育敕語》「失效」與「排除」,否定《教育敕語》。《教育敕語》亦成為了日本戰前的代表物,為戰後日本人所摒棄的對象,成為禁忌。

但諷刺地今天日本政府竟親自重提舊事,甚至認為可把《教育敕語》重新編入道德教材使用。   

  教育敕語是毒饅頭 來自日本的批評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因此在5日表示,日方應同過去的侵略歷史徹底劃清界線,不要以錯誤的歷史認識誤導國民。其實用不着鄰國發聲,日本國內已為此吵得熱騰騰。

以日本民進黨為首的在野黨,直接質疑安倍政府是否要「日本重返戰前道路」,國會對策委員長山井和則表示要教導如何考順和睦使用其他方法已可達到:「根本無需搬出《教育敕語》。」

彭博東京支部前國際記者七尾藍佳在一次電視節目討論中表示,儘管日本人或許不會因《教育敕語》變成「為天皇而死在所不惜」,「但《教育敕語》要求天皇的臣民『這樣做就對了』,這種『為了國家』的構造大有問題。」《讀賣新聞》前資深記者中村仁亦發表評論,批評《教育敕語》是毒饅頭,今天重提它等同與歷史相違逆行。

東京大學所藏,《教育敕語》的原本,左有明治天王的印璽。(網絡圖片)

  安倍欲重拾「強國日本」的錯誤

儘管內閤官房長官菅義偉表示:「日本政府完全沒有在教育上積極考慮重新使用《教育敕語》,回歸戰前是言過其實」,政府亦解話重提《教育敕語》「只是日本人應該吸取其中正面的部分」。近代史學者辻田真佐憲批評道,《教育敕語》實質是天皇對臣民的道德訓誡,把當中的「美德部份」切割出來是可笑的。

近日政府連番動作,從希望把「銃劍道」搬回日本中學體育課武道項目,至重提《教育敕語》,都露骨地顯示安倍政府有意一步步把國家推向戰前,重拾那所謂的「強國日本」之路,而這是包括自己國民也不願重走的路,安倍所為可謂犯上明顯的錯誤。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