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閣寺能保持金光閃閃 背後全靠一位76歲伯伯每晚3點鐘起床...
「按父親講述,人世間再沒有比金閣更美的東西了。」日本名作家三島由紀夫在《金閣寺》中寫道。無論你有否看過這本文學作品,想必也聽過金閣寺,這個坐落於日本京都的佛寺。金閣寺原名鹿苑寺,因核心建築舍利殿的外牆以金箔裝飾,故得「金閣寺」之名。毗鄰鏡湖池畔,金閣寺散發著柔柔金光,靜美動人。
其金光永不黯淡,原來多得幕後功臣,76歲的柳生健智。他幾乎每朝天未光就來到寺院,細心檢查那20萬塊外牆金箔,確保金閣寺名副其實。
年紀老邁的柳生,仍然精神矍鑠。一星期裡面,柳生大部分的日子都會清晨3時起床,駕車前往金閣寺,不是因為他沉醉於金閣寺的迷人景色,而是因為他有任務在身︰確保金閣寺名副其實,金光閃閃。1987年,即30年前,金閣寺舍利殿外牆的金箔裝飾全面換新,柳生是參與修復工作的團隊成員之一。30年後的今天,柳生的工作仍然持續,時常為金閣寺檢查狀況,保持寺院清潔,必要時修補金箔。「現在看到的金閣寺,是在昭和時代(1926年至1989年)期間修復過來,目前已出現老化。作為活化金閣寺的京都工匠,沒有人知道我做的事,那是我的驕傲。」柳生說道。
柳生從住所駕車到金閣寺,車程30分鐘。每當來到寺前,他都會雙手合十默禱,然後開始檢查工作。金閣寺舍利殿有三層樓閣,柳生會到二樓及三樓,檢查金箔有沒有污漬及損毀。金閣寺曝露於大氣之中,不時也有大自然的痕跡,例如鳥兒的排洩物及蜘蛛網等等。每日前來觀賞的旅客人流如鯽,翻起塵埃,也會令金箔白化。如此種種,都會損毀金箔。因此柳生需要細心檢查及打理金箔,即使雨水積在金箔上,他都會用毛巾輕輕拭去;雪落在金箔上,他也會將之移除。
柳生武里來自兵庫縣養父市,自從初中畢業後,他就跟隨京都一個金箔藝術大師學習。直到27歲,柳生先生已盡得大師技術真傳,他決定開創自己的道路。
昭和25年(1950年),舍利殿因一名21歲僧人林承賢放火而完全燒毀,殿中經書、觀音像等等都化為灰燼,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也是以此事件為背景寫成。5年後,舍利殿依照原貌重新修復而建;昭和62年(1987年),舍利殿的外牆鋪上全新的金箔裝飾,成為當前金閣寺的面貌,當中用上20萬塊金箔,每塊都是邊長約10.8厘米的正方型金箔。
柳生有份參與30年前的翻新工程,他說︰「當有多達60個木匠和漆匠參與全面檢修。我有責任去保存那些在昭和時代工作的工匠的精神與技術。」為了薪火相傳,柳生致力培育年輕人成為巧手工匠,例如向前來參觀的京都學校學生講解金閣寺、支持京都傳統工藝學校的畢業生。
(朝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