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錫悅「棄用」的韓國青瓦台 見證權力更迭逾70年 八卦軼聞不絕
尹錫悅5月正式就任韓國總統,他3月20日稱將總統辦公室搬至國防部大樓,青瓦台在他5月10日正式入駐新辦公室後部分開放。作為該國最高政治權力象徵的青瓦台(청와대)將完成其歷史使命,有更多地方成為民眾休憩場所。
尹錫悅在記者會公布方案,稱計劃在5月10日就職儀式結束後,就馬上前往新辦公室展開工作,並對外開放青瓦台,包括主樓、迎賓館、綠地園和常春齋。由於政府仍需使用青瓦台內部的部份設施,他承認很難兌現完全開放青瓦台的承諾。
現時府內一些景點都可供人們網上預約參觀,包括春秋館與迎賓館等。
曾為宮廷一部份
青瓦台是韓國總統府邸及韓國政治事務處理的場所,位於首爾市鍾路區世宗路1號。它背後是北岳山,前方是景福宮。
根據青瓦台網站的資料,它原是高麗王朝(918至1392年)的離宮。在朝鮮王朝(1392至1910年)期間,它是景福宮後園。景福宮在16世紀後期被毀,19世紀中葉在朝鮮實際統治者興宣大院君的命令下重建,他將那裏命名為景武台(射箭場),表達對官員文武皆精的願望。朝鮮日治時期(1910至1945年),總督府設於此地。重光後,大韓民國總統開始將這裏用作住所和辦公室。1960年它更名為青瓦台。現時人們所見青瓦台中各建築物的面貌,是1991年時任總統盧泰愚時期進行翻新後的結果。
青瓦台的主樓有總統辦公室、接見廳、會議室等,副樓有秘書室、警護室和迎賓樓等。它在逾70年以來見證多位領導人進駐,也曾涉及驚險的企圖暗殺事件。
見證權力更迭逾70年
大韓民國政府1948年成立,首任總統李承晚將此處命名為「景武台」(경무대),以此作為總統府邸及總統辦公室,青瓦台自此成為韓國最高權力象徵。來到第四任總統尹潽善,將它改名為「青瓦台」。它是得名自主館屋頂的青瓦裝飾。
尹潽善之後,青瓦台見證多次總統權力更迭,包括朴正熙、崔圭夏、全斗煥、盧泰愚、金泳三、金大中、盧武鉉、李明博、朴槿惠、以及行將卸任的文在寅。
青瓦台是總統居所與辦公室所在地,自然守衛森嚴,但也曾成為朝鮮暗殺隊員的目標地點。1968年1月12日他們潛入首爾,試圖入侵青瓦台,暗殺時任總統朴正熙。不過他們的身份被警員揭穿。隊員向韓國警員投擲手榴彈及開槍。事件最終以有人被捕、多人被殺告終。朴正熙最後還是逃不過被暗殺的命運,1979年10月26日,他在首爾宮井洞遭時任中央情報部長(KCIA)金載圭開槍殺死。
青瓦台的軼聞
韓國一些總統不是遭遇政變、遇刺、輕生,便是卸任後鎯鐺入獄,有關青瓦台的傳聞不逕而走,甚至有「青瓦台魔咒」一說。韓國也有一種說法,認為青瓦台不管是在風水布局、結構與選址都有問題。
韓國《中央日報》曾報道稱,其實每當韓國總統大選時期,當地也會出現整修或搬遷的主張。例如文在寅早在競選總統時已提出,希望把總統辦公室搬到首爾政府大樓市民廳,然後把青瓦台改作紀念堂。不過這因為保安、空間及費用等問題,最終未有成事。
青瓦台曾被用作日本總督府官邸,故此部分韓國民眾認為以此作為韓國領導人府邸與辦公室是選址不佳,應該遷走。
風水之說有人認為只能用作參考,但青瓦台空間太大,布局不利溝通與管理,是不爭的事實。它被稱為「九重宮闕」(구중궁궐),意思是被九道牆包圍着的皇宮。這不是說青瓦台很安全,而是說這個地方對溝通並不便利,猶如封閉的建築,對於講求合作性的管治團隊來說可謂一大諷刺。
這個大而無當的空間曾經鬧出不少笑話,例如前總統金泳三曾問過助手如何回到辦公室;另一前總統李明博曾說辦公室大到可以打網球。
她被指因此「自閉」
青瓦台整體格局安排讓人「頭痕」。總統在主樓工作,總統秘書與其他員工則在距離主樓500米遠的3幢大樓工作,總統住所與秘書工作大樓差更遠,有600米。若總統召喚秘書,或秘書有事向總統滙報,秘書由工作的大樓到主樓需要坐車,但等候司機接待連坐車時間需要15分鐘。
如不坐車,就需沿斜路走上主樓,跑的話也需要15分鐘。青瓦台內的低級職員沒有車接載,一般都是靠腳骨力。李明博任期內便曾在青瓦台添置了幾架電動單車供職員使用。
有分析指出,青瓦台的設計更適合由上而下的管治模式,不利溝通。這加重了前總統朴槿惠對幾位「心腹」的依賴,當中包括她的密友崔順實(後改名崔瑞元),亦是引發密友干政的原因之一。位於首爾的總統領導能力研究所負責人崔進(音譯)說,朴槿惠本來就不善社交,青瓦台的設計又封閉,更深化她與團隊欠缺溝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