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周三(4月2日)宣布對美國在世界上的185個貿易夥伴加徵至少10%的「對等關稅」,對各地的稅率不盡相同,例如對中國稅率高達34%。中國、德國等紛紛批評特朗普的新關稅計劃,但也有些國家表明不反擊,新西蘭更是感到「慶幸」,指其面對的10%新關稅相較不少國家面臨的低,已屬「相對好的位置」。
截至目前,至少有9個國家公開示意希望同美國協商或達成協議,以避免遭進一步「關稅大棒」打擊,綜合外媒報道,這9國包括英國、意大利、以色列、印度 、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新西蘭、瑞典。
2025年4月2日,美國華盛頓,圖為特朗普在白宮玫瑰園宣布「對等關稅」措施。(Reuters) 特朗普上月預告「對等關稅」時,表示關稅並非一成不變,美國白宮發言人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周二還說,特朗普歡迎其他國家領導人致電進行談判,似有用關稅當做外交手段進行施壓。
越南
越南在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前就聲明,削減一系列進口商品的關稅,包括汽車、液化天然氣以及部份農產品,期待美國也以較低的對等稅率回報,其中汽車稅率由64%下降至32%;液化天然氣稅率由5%下調至2%;乙醇稅率由10%降至5%等。但最終美方公布,越南面對的「對等關稅」高達46%,遭受重擊。
外媒報道越南高層官員下週會與特朗普政府接觸,預料商談關稅問題。
泰國
泰國首相佩通坦(Paetongtarn Shinawatra)表示,政府已準備好在適當時機與美國政府展開對話,以達到公平貿易平衡,還將舉措支持受影響的泰國出口公司。
商務部長Vuttikrai Leewiraphan日前還對美國釋出善意,稱考慮美國產品的進口關稅,並增加進口美國商品數量,以緩解美國對泰國的貿易逆差,預料包括動物飼料、大豆、牛肉、酒類及飛機。
他還補充,泰國航空(Thai Airways)正在評估租賃或購買美國製造的飛機,而能源部也會與美方洽談進口原油、石化產品、天然氣及液化天然氣。
特朗普發起關稅戰,加拿大宣布抵制措施,圖為2025年2月3日,溫哥華一間商店內出售美國威士忌的貨架上掛有「改買加拿大產品」的標語。(Reuters) 新西蘭
新西蘭總理拉克森(Christopher Luxon)表示,對特朗普關稅感到不意外,表示不會對美國反制,因新西蘭與美國之間的貿易相對平衡,並未加劇美國對新西蘭的貿易逆差。
他形容新西蘭已處於「相對較好位置」,面對的是美國「基準關稅稅率」(10%),即較不少國家低。
新西蘭貿易部長麥克萊(Todd McClay)也形容這是「可能中的最好結果」(the best possible result)。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和工業部表示,尊重美國決定,正與美方接觸,希望通過協商達成解決方案,強調馬來西亞並未考慮採取報復式關稅措施。
印度
印度也在積極尋求豁免,並準備大幅削減對美國進口商品的關稅作為交換。
為避免美國關稅打擊,印度正準備對目前徵收5%至30%關稅,包含55%在內的美國進口商品進行談判,受影響商品價值超過230億美元,印度希望試圖通過與美國談判,大幅降低或完全取消關稅。
美國向185個貿易夥伴加徵「對等關稅」:
以色列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在特朗普宣布關稅的一日前,連同內閣高官下指示,稱以色列將取消迄今為止對所有自美國進口的商品徵收的關稅。
若能成事,所有自美國進口到以色列的商品將享受零關稅待遇。聲明稱,美國是以色列最重要的戰略盟友及最大貿易夥伴,而取消關稅的舉措被視為美以貿易協定的延伸,旨在加強雙邊戰略關係。
以色列在2024年對美出口額達173億美元,其中服務業出口約為167億美元。而自1985年美以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以來,約99%的美國進口到以色列的商品已被免除關稅。
英國
英國據報考慮修改數碼服務稅以避免美國關稅打擊,科技巨頭稅收政策成貿易談判焦點。
2025年4月2日,德國埃姆登(Emden),圖為埃姆登港口附近停泊一艘載有大眾汽車的貨輪。(Reuters) 意大利與瑞典
意大利與瑞典領導人都聲明希望與美國達成協議,以避免未來的貿易戰。
意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說:「我們將竭盡全力與美國達成協議,以避免貿易戰,因為貿易戰必然會削弱西方,有利於其他全球參與者。」
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Ulf Kristersson)強調:「我們不希望貿易壁壘不斷增加。我們不希望發生貿易戰……我們希望與美國一起找到回返貿易與合作之路的途徑,這樣各國人民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