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衝突】東邊張燈結彩 西邊傷亡枕藉 特朗普無情興風浪
以色列周一(5月14日)的場面相當諷刺,不少國際媒體並排展示兩個截然不同的畫面:耶路撒冷歌舞昇平,美國總統的女兒為新大使館揭幕;加沙地帶槍林彈雨,軍警以實彈對付巴勒斯坦人。
新一輪以巴衝突釀成巴勒斯坦最少幾十人喪生,美國總統特朗普卻矢口不移:是巴勒斯坦人的錯。
美國總統特朗普去年12月宣布以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將大使館由特拉維夫搬遷到這個具爭議的古城後,新大使館終在5月14日舉行揭幕。特朗普雖然沒有親臨現場,但派女兒伊萬卡、女婿庫什納(Jared Kushner)及財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代表主持。
庫什納和姆努欽都是猶太裔,與以色列相信更容易同聲同氣。
這邊廂,耶路撒冷歌舞昇平;那邊廂,在西面不足70公里的加沙地帶,卻是另一番景象。
揮舞巴勒斯坦旗幟,迎向以色列豎立的封鎖鐵網,數以萬計的巴勒斯坦人響應「大回歸遊行」。他們多是二十來歲的青年人,抗議美國大使館遷入耶路撒冷,不忿美國單方面支持耶路撒冷歸入以色列為首都——縱然特朗普否認已經有定案。
面對巴勒斯坦人的衝擊,以色列軍警採取強硬態度回應,催淚彈、橡膠子彈不計其數,他們還動用實彈向人群開槍,聲言要阻止他們的暴力行為例如縱火。
示威者一個又一個倒下。單這大半天內,巴勒斯坦最少數十人命喪鐵絲網前,加沙醫院還說有只得8個月大的嬰孩吸入催淚氣體而死。還未算上自特朗普宣布遷都決定以來,多場大大小小的以巴衝突,混亂中送命人數早已過百。
媒體對比東西 突顯諷刺
面對這種情況,不少媒體都不想單方面報道耶路撒冷那邊的歌舞昇平,甚至只描述加沙地帶的槍火亦不足夠,更好的做法是將兩面並排展示於人前,讓人看見諷刺之處。
例如美國《紐約時報》剪輯短片,以「耶路撒冷的演說,加沙的槍火」為題,畫面一邊是伊萬卡、庫什納等人的揭幕演說,另一邊卻是巴勒斯坦人落荒而逃的一刻。
彭博社亦在網站梅花間竹刊登東西兩邊的新聞照片,上一幅是西裝畢挺的美國和以色列官員,下一幅卻是在烽火之下的巴勒斯坦民眾,形成強烈對比。
發起人自述:料不到以色列這麼暴力
其實5月14日的結果,很多人早已預料。總統特朗普半年前宣布要遷大使館之時,已經劣評如潮,不少人警告他此舉非常危險,如同玩火。大使館開幕之日會出現大規模示威,幾可是肯定的事。
周一逾50名同胞在衝突中送命後,發起這場「大回歸遊行」的拉提馬(Ahmed Abu Ratima)在《紐約時報》撰文,直言「我不後悔」。拉提馬指出,這次示威的種子,早在去年12月已由總統特朗普種下。更宏觀來看,以色列政府多年以來封鎖加沙地帶,以鐵絲網制限他們的出入,加上西南面有埃及國界,住在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人根本動彈不得。在他們心目中,以色列很多地方,包括耶路撒冷在內,都是他們父輩、祖父輩居住之地,後來因為以色列立國和多次擴張,令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空間愈收愈窄。
新一代人深感絕望。我們不會回去那非人類的生活。我們會繼續叩國際組織之門,叩囚禁我們的以色列人之門,直到我們看見有實際行動解除加沙封鎖。
拉提馬指出,他們在示威之前早已料到以色列會以武力手段回應,但料不及的是程度比想像中更暴力。他亦強調,不少同胞在衝突中其實相當和平,只是部份人以激進手段對抗以色列,也是勸說不了的。
使館揭幕 適逢巴勒斯坦重要日子
若說巴勒斯坦人早料到要起衝突,美國總統特朗普肯定亦會知道,他的決定是多麼茲事體大。一方面,特朗普雖然多次聲稱,遷館的決定不代表放棄兩國方案,美國仍然可以支持巴勒斯坦人立國。但另一方面,他不可能不知道耶路撒冷有多重要,巴勒斯坦人渴望以東耶路撒冷為都,這樣做等如蔑視他們的核心訴求。
再者,大使館開幕的日期肯定包含政治計算。雖然在名義上,選在5月14日是適逢以色列立國70周年,但庫什納等得力助手定必知道,以色列官方以猶太曆為準,早在今年4月已經慶祝立國70周年。相反,5月15是巴勒斯坦人70年來紀念1948年遭大規模驅逐的日子,他們定之為災難日(Nakba);而5月16日則是伊斯蘭教齋戒月的開始,巴勒斯坦人將會前往耶路撒冷圓頂清真寺聚集。
不論考慮因素是甚麼,大使館最終在5月14日揭幕,美國和以色列應該早就料到,肯定會與巴勒斯坦人關係緊張,甚至爆發大規模衝突。正如當地的巴勒斯坦教授扎卡里阿(Zakaria al-Qaq)曾說,選在災難日和齋戒月前夕揭幕,令事情變得更複雜。
特朗普偏幫 無視巴勒斯坦訴求
在5月14日血腥衝突後,總統特朗普開腔回應,但談的不是以色列軍警的行為,而是說加沙地帶的武裝哈馬斯要負上全責。
哈馬斯是巴勒斯坦人比較激進的一派,在加沙一帶有勢力。當地有勇武示威者不惜頭破血流,也要與以色列軍警力拼,固然也會獲得哈馬斯支持。但如果考慮及遷館的決定、以色列近年來對巴勒斯坦的打壓,特朗普此舉只怕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將受害的巴勒斯坦人還說成是罪魁禍首似的。
《華盛頓郵報》評論作者瓦爾德曼(Paul Waldman)撰文表示,美國在以巴問題上向來立場微妙,雖然予人親以色列之感,但仍然嘗試保持中立,權充以巴之間的斡旋人。但隨特朗普遷大使館,加上在5月14日衝突後的取態可見,他已經完全不再中立、持平,失去應有的平衡。
英國《衛報》亦發表社評指出,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當前的立場之下,即使未開始主持以巴和談,那已經注定會失敗。甚至在他的撐腰下,以色列特別是右翼政府敢於採取武力,自信能夠打擊巴勒斯坦人的立國夢。
巴勒斯坦人的命運,各界評論會否不幸言中?隨災難日和齋戒月開始,國際社會注視以巴局勢最新發展。但最少不容樂觀的一點是,在5月14日加沙衝突後,以色列即警告哈馬斯,如果再不勒住示威者的話,軍方可能會再次炮轟加沙地帶。新一輪的腥風血雨,只怕已經來勢洶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