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國際社會應承認東耶路撒冷 為巴勒斯坦首都

撰文:謝媛彰
出版:更新:

由57個國家組成的伊斯蘭合作組織峰會,周三(13日)宣布承認東耶路撒冷作為巴勒斯坦的首都,並呼籲國際社會跟隨組織的決定,斥責美國的立場「危險」。
與30多年前,東西柏林被冰冷的圍牆隔開不同,分開東西耶路撒冷的是一條無形界線。但這樣無形界線,劃出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住在東耶路撒冷內的巴勒斯坦人,過着確切的二等公民生活。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主席OIC特別會議,希望領導伊斯蘭國家捍衛巴勒斯坦和東耶路撒冷。(美聯社)

現時居於東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有35萬,佔了整個城市人口的37%。在這32萬人當中,有近八成人都是生活在貧窮線以下,是以色列政策所造成的結果。美國總統特朗普本月6日,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激怒了巴人以至整個地區的穆斯林。

巴勒斯坦年輕插畫師Mohammad Sabaaneh就畫了一系列插畫,例如文首的插畫就是指特朗普的腦內裝垃圾,諷刺他的決定,以另一種手法表達對決定的不滿,廣獲巴勒斯坦人以至其他國家的穆斯林認同。

東耶路撒冷巴人 難以安身

在東耶路撒冷居住、已登記為永久居民的巴勒斯坦人跟你我一樣,他們需要每年交稅,能享受醫療及社會福利。即使是永久居民,他們卻沒有公民投票權,不但無法參政或選市長,就連一本護照也申請無門。若要出國,只能每次申請簽證以及臨時證件,手續繁複又耗時。然而,這只是一小撮幸運的巴勒斯坦人。有更大部份的,是被以色列界定為非法居民。

與東耶的巴人談政治權利也許是一種奢侈,因為他們連最基本的「住」,也未能安頓好。

自1949年劃下停火的綠線以來,以色列不斷侵佔巴人土地(紅線與白色虛線之間),奪取他們的資源。

生活奔波無助 消磨反抗意志

如要歸納以色列政府對待東耶路撒冷巴人的各種政策,就是要以奔波甚至崩潰的生活方式來消磨他們。耶路撒冷的冬天會下雪,有時積雪會破壞屋頂,修葺在所難免。在其中一個最溫和的個案中,以色列政府以僭建為由要求屋主拆卸已修復的屋頂,儘管有相片證明屋頂一直存在。最終,屋主要額外花約9.5萬港元將已修復的屋企拆卸。

政府官僚,對巴人的生活百般阻撓,以色列政府就是希望巴人知難而退,將他們趕入西岸,好讓猶太人社區在整個耶路撒冷壯大。為達到此目的,以色列政府用的招數層出不窮,做任何事也需要政府發出的許可證。上班上學經過由以軍站崗的哨站,搜身查文件,一等可以是數小時,更是生活日常。

看似難以置信,但巴勒斯坦人每天過着的,正是這種生活。

在東耶路撒冷以至西岸,以軍都在多個地方設置哨站,隨時搜查經過的巴人。有些巴人為了繞過這些哨崗,在自己的土地上由伯利恆到希伯倫也要兜大圈。

「強拆」是以色列常用的招數。西爾萬(Silwan)是巴人在東耶路撒冷聚居的村落,這裏的巴人卻每天擔心工作回家後,家中只剩一片頹垣敗瓦。這種強拆一般發生在早上10時以後,此時家中男丁已上班上學,只剩下老弱婦孺。以軍就會在此時以推土機將巴人家園摧毀。

有巴人在東耶路撒冷的家,兩年來被強拆了10次。不斷重建家園,這種折騰,不但使巴人活在貧窮中,更令他們連反抗的力氣也沒有。

以軍在東耶路撒冷巴人聚居的Silwan,以推土機摧毀巴人的家園。(Ma'an News Agency)

以色列單邊霸權 從未遵守國際裁決

以色列的做法,從歷史的角度本站不住腳,這些年來,以色列的態度更「得寸進尺」。

將耶路撒冷一分為二,始於1948年的第一次中東戰爭,這次戰爭令到部份巴勒斯坦地區由埃及和約旦託管,並定出了綠線這條停火線。綠線也廣泛被認為是以巴合理的分界線。當時,以色列第一位總統魏茨曼(Chaim Azriel Weizmann)只是承認西耶路撒冷為以色列擁有主權的地方,西耶路撒冷甚至不包括舊城區。

1967年爆發六日戰爭,以色列吞併了東耶路撒冷。聯合國安理會同年通過了242決議,要求「以色列撤出在該次衝突中佔領的土地,換取和平協議」,決議具約束力,但以色列卻從未有理會。直到1980年,以色列議會通過「耶路撒冷法案」,宣布該城為「完成和統一,是以色列的首都」。聯合國安理會隨即通過478號決議,譴責以色列企圖吞併東耶路撒冷,指以色列通過「耶路撒冷法案」的舉動違反了國際法,在5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只得美國選擇投下棄權票。自此,以色列不斷霸佔巴勒斯坦人的土地,興建多個殖民區,奪取巴人原本應享有的資源。

建都立國 還巴人歷史公道

讓巴人在東耶路撒冷建都,可還他們一個歷史公道。但建都的前提是立國,讓巴勒斯坦立國,承認她的地位,才是最終的目標。讓巴勒斯坦以國家的身份正式加入聯合國,而非現在只是以觀察員的身份參與。巴勒斯坦1988年宣布建國以來,一直尋求國際社會承認,100多個國家已承認巴勒斯坦國,但美國和不少歐盟國家尚未承認。

今次伊斯蘭合作組織峰會的東道主、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會上呼籲伊斯蘭國家以外交途徑應對,「阻止以色列日復一日地從巴勒斯坦那裏佔得更多土地」,並承認東耶路撒冷為巴勒斯坦首都」。他更說,「伊斯蘭國家永不放棄」這一要求。事實上,承認東耶路撒冷為巴勒斯坦的首都,不止至道義上的責任,也是尊重國際法的舉動。

近20名以軍押送一名年輕的示威者,強弱懸殊造成強烈對比,也比照出以巴關係,令此照片在網上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