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誰勝誰負? 《紐約時報》:想擊倒中國,比想像中困難
中美劍拔弩張,兩國貿易戰似乎不可避免,但若中美一旦認真打起來,誰勝誰負?美國《紐約時報》如此評論:「想擊倒中國,比想像中要殘酷困難。」
就貿易數字上,中國處於劣勢。中國去年銷售至美國貨物金額高達5,060億美元,佔整體出口額約20%;相反美國出口中國僅1,300億美元,意味美國可以在許多方面箝制中國,相反中國能反擊的選項卻少得多,站在經濟數字層面上中國很可能會輸。
中國有強大承受能力
不過,事情當然沒這麼簡單,貿易戰輸贏不單純是數字。相比美國,中國在管控國家經濟上有更大自主權,中國政府可以命令銀行支援受影響企業,避免企業因成本上漲造成損失或出現裁員潮。特別在國企仍然主導的市場下,措施能確保美國的傷害能平均分散,大大增加承受能力。
《紐約時報》引述中國經濟專門金融諮詢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董事總經理克羅伯(Arthur R. Kroeber)表示:「我感覺華府似乎高估了關稅措施對中國造成的打擊。」他估計在最差的情況,美國最終可能只影響到中國經濟0.1個百分點,對中國可謂不痛不癢。
中國反制措施針對打擊選區
同時,中國反制措施卻有目的地針對美國政治而來。例如中國選擇汽車、黃豆及塑膠品抽稅,是因貨品產地集中在美國中西部,如俄亥俄州及威斯康辛州。這些州分在2012年大選時原支持前總統奧巴馬,2016年卻倒戈站在特朗普這一邊。
再舉例如蔓越莓產地是眾議院議長賴恩(Paul Ryan)的選區威斯康辛州,波本威士忌則是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所屬的肯塔基州選區。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日前在回應增設關稅時,特意感謝美國大豆農民向特朗普舉動提出抗議。這些都在暗示着一個重要訊息:中國看準了哪樣貨品會影響甚麼選民,繼而引發當地選民對特朗普不滿。美國在11月即將舉行中期選舉,反制措施有利令共和黨失腳。
特朗普令美國形象受損
在國際形象上,特朗普自退出《巴黎協定》,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及開徵鋼鋁關稅以來,都令特朗普的形象不斷扣分。相反表明合力對抗氣候變化,支持自由貿易的習近平道德高地卻愈站愈高。實際情況是中國希望藉美國宣揚單邊主義,拉攏美國盟友如歐洲及亞洲等國家,以孤立美國。特朗普的舉措正加速這個現象。
總括而言,美國低估了中國的承受能力。儘管兩國「兵力」懸殊,但在政治上美國的戰損比中國快及大得多。想擊倒中國,或比想像中要殘酷困難。
(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