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發現93%樽裝水含微塑膠 有機會致癌 污染源於入樽過程
撰文:梁凱怡
出版:更新:
每天要飲8杯水似乎已成為常識,但多飲水卻難保有健康的身體。全因我們每次飲水時,有可能其實是連帶把膠粒一併吞下。
美國非牟利媒體集團Orb Media委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弗雷多尼爾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in Fredonia)進行研究,從9個不同國家購買259枝樽裝水樣本進行檢驗,發現膠粒含量驚人。93%的樽裝水含有膠粒,平均每公升有10.4顆膠粒,較全球十多個國家的自來水含量翻倍。
研究中涉及的樽裝水來自11個不同品牌,其中包括在香港有售的Evian和San Pellegrino,以及其他國際品牌如Aquafina、Dasani和Nestle Pure Life。中國品牌娃哈哈亦為研究範圍內。
研究團隊利用特製的染料,令水中的膠粒染上顏色,再放在特定波長的光下,染上顏色的膠粒就如黑夜中閃閃發光的星星。
樽裝水中發現的塑膠包括聚丙烯(polypropylene),尼龍(nylon)和聚苯乙烯(polystyrene)等,其中超過一半為聚丙烯。研究人員梅森(Sherri Mason)指,其中65%的粒子是碎片,而非纖維,加上樽裝水的樽蓋正是用聚丙烯製成,因此估計塑膠是來自樽裝水入樽過程。
現時未有證據顯示吞下微塑膠會對身體造成確實影響,但梅森指,就現時膠粒數量來看,情況令人關注。他又警告塑膠與部分癌症、精子數目下降以及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和自閉症有關。
香港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建議香港政府效法台灣和法國管制即棄塑膠製品,而市民除了可以自備水樽,善用飲水機代替購買樽裝水外,亦可聯署要求派膠企業還給社會無塑選項。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