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逝世】霍金、愛恩斯坦與牛頓 世人總是難以理解的天才們
或許橫空出世的偉大科學家,總是難以為一般世人所理解。由牛頓、愛恩斯坦到霍金,童年學習時均遇上不同障礙,幸好他們的天份均沒有被埋沒,而兩位先驅者更成為霍金能一步步邁向跟他們齊名之路的指路明燈。
花名「愛恩斯坦」
霍金一家居於北倫敦,1942年1月8日他卻在牛津出生,這天適逢是著名物理、數學和天文學家伽利略的死忌。
至1959年霍金舉家遷往聖奧爾本斯(St Albans),在聖奧爾本斯中學就讀。那時候,他的學業成績並不理想,被校內老師評為下游水平。不過他的同學為他起了個也許改變他一生的花名:「愛恩斯坦」。
這個小名似乎鼓勵他對認識科學的興趣,霍金曾說過:「物理和天文學為我們從哪裏來和為什麼我們在這裏,提供一個能夠理解的希望。我希望深入了解宇宙的奧秘。」
事有湊巧,霍金逝世的3月14日,正是直接、間接啟發他對科學興趣的愛恩斯坦的生日。
與牛頓取得相同成就
正是這個決心,令他獲得牛津大學獎學金,修讀物理並以一級榮譽畢業。巧合的是,輾轉間他又回到出世地牛津,但幫助他發光發熱的地方,還是劍橋。
1962年他到劍橋大學著名的聖三一學院攻讀博士,之後更躍升為盧卡斯數學教授( Lucasian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與發現地心吸力的牛頓(Issac Newton),取得相同成就。盧卡斯數學教授是劍橋大學的一個榮譽職位,授予對象為數理相關研究者,同一時間只授予一人。
牛頓當年因為憎恨後父成為問題青年,更曾被踢出校,他母親無計可施下嘗試令他成為農夫。牛頓討厭務農,並在他就讀的中學校長游說他母親下重返校園。為報復一名欺凌他的同學,牛頓發奮讀書,由問題學生搖身變為優等生,1661年進入劍橋聖三一學院,最初靠在校內勞動免交學費,至1664年才得到獎學金,5年後成為盧卡斯數學教授。
霍金正是在劍橋的時候,確診患上俗稱肌肉硬化症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又稱漸凍人症。患者因中樞神經系統內控制骨骼肌肉的運動神經元退化,以至肌肉逐漸衰弱及萎縮,並隨時間喪失控制隨意運動的能力,最終死於呼吸障礙,因病患無藥可醫,霍金當年亦被告知僅餘兩年壽命。然而牛頓的故事,早已演活將不可能化為可能,霍金亦在他的啟發下活出奇蹟,走上他的成功研究之路,經歷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