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施會的「羅馬帝國性愛派對」 揭示人道救援組織的殖民心態
被揭發有職員於災區召開性愛派對兼挪用組織資金召妓的樂施會(Oxfam),面對有史以來最大的慈善組織道德危機。
危機背後,揭示該組織以至幾乎所有人道救援機構和國際組織內不少前線救援人員,面對受助者均擺上一副「施恩者」態度,以救人為名向災民施以另一種形式剝削,恰如回歸昔日殖民主義思維。
重演「羅馬帝國狂歡派對」
2010年海地地震造成多達22萬人死亡、30萬人受傷以及150萬人陷於貧窮,樂施會以人道救援為名,在當地展開大型救災行動。不過在救災的同時,部分救援人員卻被揭發在災區進行令人髮指行為。
一群男性前線救援人員利用組織租用的住所開淫亂派對。該住所被稱為「粉紅住宅」或是「妓院」。
曾經看過淫亂派對影片的消息人士描述:「這些女孩穿上樂施會的T恤,半裸地跑來跑去。那就像羅馬帝國皇帝卡利古拉(Caligula)的狂歡派對。令人難以置信,那是瘋狂的行為。」有消息更指淫亂派對涉及雛妓,她們年僅約14至16歲。
國際救援組織的崩壞
事件爆出後,樂施會被群起攻之,無不狠批其戴着人道慈善的光環,做出違反人權、敗壞道德的事。事實上,這種現象在不少國際救援組織中都有出現,而且存在已久,只是一直未獲正視。
被稱為「告密者」的波克瓦克(Kathryn Bolkovac)在1999年加入聯合國維和部隊,遠赴波斯尼亞執行任務。她一心希望投入這項有意義的工作,卻萬萬想不到會親眼目睹組織多宗侵犯人權的惡行,包括召妓及販賣人口。
多國維和部隊成員經常光顧波斯尼亞一間名為「佛羅里達」的妓院。後來波克瓦克發現那些妓女由鄰近的摩爾多瓦(Moldova)被販賣到當地,專門為維和部隊成員提供性服務,當中更有不少年僅15、16歲少女。
即使犯下強姦、誘姦、與未成年少女發生性行為等各種性罪行,涉事部隊成員亦毋須負上任何責任,皆因他們有「免死金牌」。外界一直批評,維和部隊成員擁有性罪行刑責豁免權令他們「無王管」。最離譜的是,聯合國方面會用盡方法令組織的惡行不被爆出,「告密者」波克瓦克當年正正因為意圖揭發事件而被革職。
身披慈善組織外衣的孌童罪犯
海地總統莫伊茲(Jovenel Moïse)批評:「一名性罪犯利用人道救災工作職權去剝削正受苦的弱勢人士,沒有任何事比這更離譜和不誠實。」
事實上,這種「離譜的事」只是冰山一角,上文提及的「羅馬帝國皇帝卡利古拉的狂歡派對」在多處災區時有發生。英國《獨立報》早前報道,發展中國家出現孌童案件成為新趨勢,而當中有不少孌童性罪犯正是慈善組織人員。不少人會問,為何這些組織會敗壞至此?
施恩者的心態
也許誠如英國女性主義作家賓德爾(Julie Bindel)為《獨立報》撰文中所言,一切關乎心態問題。
她引用一段有關樂施會醜聞的Twitter帖文:「在專業人士當中買得的性服務,並非性罪行,而在海地的婦女或許還會對得到性工作感到高興。我討厭站在道德高地的建制份子總是在暗示,前線救援工作人員都是清教徒或聖人。」她批評,這些想法正正反映慈善組織前線工作人員心態:「在海地賣淫的女人,會因為出賣肉體而得益。」
以性交換援助
海地、波斯尼亞以至非洲國家災區等經濟相對落後國家,不時被揭發有關國際救援組織工作人員涉及各種性罪行或不當性交易活動。當中包括樂施會及維和部隊等組織救援人員,會向災民提供金錢或物資以換取性服務,這種行為被包裝成「交易」,實際上卻是「剝削」。
在受災而無力自救的國家中,救援人員好比英雄,為當地提供救援。相比之下,災民尤其是女性及兒童處於弱勢。
這類性交易是建築在殖民主義、種族主義和貶抑女性之上。
殖民者化身
海地賣淫屬於非法,不過仍然非常普遍。當地人生活貧困,大部分人每日生活費用不足一美元,不少女性為改善經濟狀況只好選擇賣淫。
2010年的地震重創當地經濟民生,國際救援組織紛紛提供協助。為改善災後生活,不少海地女性為救援人員提供性服務換取金錢或物資,情況之普遍更吸引鄰國多明尼加女性加入,跨國參與賣淫活動。
對樂施會醜聞一點也不意外的海地傳教士漢迪(Lauren Handy)指:「海地人習慣被打壓。」她點出災民與救援人員的權力不平衡,指出被樂施會人員利用的妓女處於弱勢,而那些剝削她們的工作人員卻是強勢、有權力的。
權力不平衡的情況下容易出現誘姦、強姦、孌童或其他不當性關係,災民往往無力抵抗,情況好比一國被另一國殖民統治而遭受不平等對待。賓德爾更稱:「這類性交易是建築在殖民主義、種族主義和貶抑女性之上」。她的指控或許猛烈,然而想想菲律賓等國家昔日之所以出現活躍的性交易市場,全因外國軍隊或所謂的維和部隊進駐,賓德爾的說法也不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