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任1周年】愛玩Twitter的總統 細數專屬關鍵詞(下)
美國總統特朗普話題不絕,無疑是過去一年最吸睛的人,即使是不太熱衷國際政治的普通香港市民,想必也對他深感興趣,知道這位總統是個不折不扣的「戲精」。如今特朗普執政剛滿一年,我們透過數個關鍵詞,回顧一年來較受港人關注的事件,讓人們更好地理解這位白宮之主。
#女性
「總統的品格十分關鍵,他是否有能力任用最好及最明智的人亦然……假如你單憑外表來評價佔總人口一半的女性,便不可能做到任人唯才。」美國女權律師及作家菲利波維克(Jill Filipovic)在2016年5月撰文,批評當時已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屢遭傳媒揭發曾經侮辱女性的特朗普。
儘管不少女性出來指證特朗普,後者還是順利勝出大選。由於聲名狼藉,特朗普上任當日便遇到史無前例的大型遊行,美國以至全球多處都有示威活動,抗議這名不尊重女性的新總統。
一個人對特定群體的看法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特朗普過去一年的表現正好留下註腳。例如,他在Twitter炮轟曾在節目上批評過他的MSNBC女主持米嘉布熱津斯基(Mika Brzezinski),揶揄後者因拉臉皮而導致嚴重出血,是「低能瘋婦」。特朗普去年7月到訪巴黎時,竟在公開活動上對法國第一夫人特羅尼厄(Brigitte Trogneux)評頭品足,稱讚對方「身材很好」, 招致批評。
與不少發達國家一樣,美國女性長期面對同工不同酬、企業及政府部門高級職位由男性壟斷等問題。因此,當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有望打破阻礙女性上向流動的「玻璃天花板」時,美國以至全球女性一度感到激動,希望她的當選有助促進兩性平等。隨著特朗普當選並上台執政,「期望落差」難免令她們沮喪。
一方面,特朗普對待女性的態度備受非議,另一方面,她卻願意起用女性出任要職。現時24名內閣級別官員中便有5名女性,包括本身是亞裔移民後裔的運輸部長趙小蘭和駐聯合國大使黑利(Nikki Haley)。特朗普麾下女性閣員人數,超過前總統喬治布殊上任時的4人,但少於奧巴馬時的7人。
#股市
「由2016年11月9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由18589點,升至今日(2018年1月5日)的25075點,創歷史新高……過去5周激增1000點,打破史上最快上升1000點的紀錄……」與民意支持度持續下滑不同,由特朗普當選至今,香港人一直關注的美國股市表現確實令人眼前一亮。華爾街分析員相信,這是源於特朗普承諾增加基建開支及推行稅務改革,有助刺激美國企業盈利。
對此,特朗普高傲地自誇,將之視為一大政績,其支持者也將股市作為肯定這位總統的原因。然而,正如有不少人質疑稅改只是有利富人一樣,股市上揚是否意味著國民收入的提高?股市高企又是否象徵美國經濟的興旺?這究竟是巔峰,抑或是泡沫?
#中美關係
「中國用來摧毀我們企業的單一最大武器,就是貨幣貶值」、「上任首天便會把中國列為貨幣操縱國」、「中國既非盟友亦非朋友,他們想擊敗我們,奪取我們的國家」、「不能容忍中國(在經貿上)繼續強姦美國,中國是史上最大盜賊」……
不難看出,特朗普念兹在兹正是對華貿易不均。基於上述競選語言,一些香港及內地媒體曾經擔憂,一旦強調「美國優先」、主打民粹政綱的特朗普上台,中美貿易戰是無可避免。
然而,單從過去一年的事實來看,情況顯然沒有這麼簡單──兩國必須維持良好、或者起碼不差的關係,否則難以在朝鮮核危機等問題上合作;兩國在貿易上互相依賴,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可控的貿易爭端一直存在,大規模貿易戰卻是無法想像的。
「我不怪責中國,畢竟,誰能怪責一個國家為了本國民眾利益,去佔另一個國家便宜?我為中國鼓掌。」特朗普去年11月首度訪華時,說出這番毫無火藥味的話,姿態之低恰與其訪華前的強硬言論形成強烈對比。
在三日訪華行程中,特朗普給外界的觀感是有求於中國,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則是從容不迫,美中呈現此消彼長之勢。最終,雙方簽訂逾250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自詡「交易能手」的特朗普總算能向選民交代。上述協議既有利美國擴大對華出口,帶動美國就業,也有利中方進口技術、設備和產品,體現「雙向互利、大體平衡」。
除了經貿,特朗普政府在涉華國安政策亦有動作。例如,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去年10月曾拋出「印太」(Indo-Pacific)安全戰略概念,聲言美國應該與同為民主國家的印度合作制衡中國;而在12月發表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美國甚至把中國列為挑戰美國的「修正主義強國」。
問題是,不論是「印太」戰略,還是國安戰略報告,儼如「 濕水炮仗」--特朗普訪華後在越南出席APEC會議期間,外界原以為他會闡述「印太」戰略的內涵,怎料卻把經貿扣連起來,幾乎沒有釋放在戰略層面制衡中國的訊息;國安戰略報告的主題雖與美國傳統外交觀相符,但特朗普親身作出解釋時,卻發表與文件主題相悖的言論。顯然,美國對華國安政策並未理順。
#火箭人vs 狂人
說到特朗普,不得不提的當然還有他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的隔空對罵。一提起「金將軍」,港人總會嘲笑其髮型和身型,內地人更特意為他起了一個諢號「三胖」,金正恩彷彿只是一個笑話。特朗普顯然也沒有把他放在眼內--他去年1月4日在Twitter寫道:「金正恩剛剛說(指新年賀辭),他們快要造出能打倒美國本土的核武器,這絕不可能發生。」
一年過去,意想不到的事成為事實,朝鮮藉着屢次試射導彈和「氫彈」試驗,毫無懸念地晉身核武俱樂部,據報甚至發展出可攻擊美國本土的導彈實力。在今年的新年賀辭中,這位被特朗普稱為「火箭人」的領導人自信滿滿,聲言朝鮮「已完成核武大業」、「已要求大規模生產核武及導彈」。金正恩由一名遭到戲謔的胖子,一躍成為國際風雲人物,不少媒體都承認他比特朗普更會玩、更具政治手腕。
相比朝鮮擁核,更令人捏一把冷汗的似乎是特朗普「小學雞」式應對手法。去年8月,他揚言會以「前所未見的怒火與武力」應對挑釁;金正恩今年年初警告美國,發射核武的按鈕就在他的桌上,特朗普不但未有冷靜下來,反而參與這場不必要的口水戰,聲稱自己的核按鈕比金正恩的大,「而且我的按鈕是『按得着的。』」
可是,這個月特朗普又表示願意與金正恩做朋友,與他以前揚言動武的表態形成鮮明對比。回想蒂勒森去年年底曾拋出橄欖枝,表明願與朝鮮展開沒有前提的談判,旋即遭白宮否認,在外界看來,這似乎都是特朗普政府在朝鮮問題上舉棋未定的表現。
值得留意的是,朝鮮已答應派員參加下月在韓國舉行的平昌冬奧,美韓亦同意在期間暫停軍演,協助紓緩半島緊張局勢。不過,假如美韓4月重新進行軍事演習,半島局勢可能重返原點。朝鮮態勢如何發展,既取決於特朗普口中的「火箭人」,還取決於「狂人」本身。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敬請讀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