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台】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 美國為以巴問題火上加油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12月6日宣布,正式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計劃將大使館由特拉維夫遷往當地。特朗普自上任以來,多次表明希望解決以巴問題,但此舉等於在現時的局勢火上加油,未宣布便引來阿拉伯及全球各國群起反對。未幾,12月7日及9日先後發生了巴勒斯坦以火箭襲擊以色列,及後者出動戰機空襲加沙報復的事件,可見特朗普希望達成的「最終方案」非但沒有促使和平,反而令中東局勢愈發混亂。
12月7日,特朗普宣布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推翻了數十年來美國在耶路撒冷問題上的立場。他同時宣布,將要求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由現時的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只是後來續簽了凍結遷館經費的命令。
特朗普在宣布新政時,形容雖然決定對美國國家利益有限,卻是中東和平進程上「遲來的」決定。他又表示,美國仍會支持「兩國方案」為解決以巴問題的終點。
新政激發全球反對
多國領袖得悉新政前後,已警告此舉帶來的危險,或對決定表示失望。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指摘,特朗普的宣布是「可悲的」(deplorable),更指美國不可能再擔任促成和平的角色。阿巴斯在一個預先錄影的電視演說中表示,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國的永恆首都」,又指決定會威脅到以巴和平進程。早前他的發言人亦警告,特朗普此舉會帶來「危險後果」。而巴勒斯坦另一派系哈尼亞(Ismail Haniyeh)則指,決定打開了「地獄之門」,並揚言會發動「大起義」(intifada)。
多個阿拉伯國家亦有聲討特朗普的決定。在宣布前異常沉默的沙特阿拉伯亦在事後,表示特朗普的決定「無理及不負責任」。而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Abdullah II)則指,決定「無視了穆斯林及基督徒在城內權利,只會助長極端主義,阻礙反恐戰爭進行」。埃及總統塞西(Abdel Fattah al-Sisi)認為會令中東形勢更「複雜」。特朗普作出今次決定前,曾與以上四位阿拉伯世界領袖通電,但顯然無視對方的訴求。除阿拉伯世界以外,特朗普亦受到包括法國、英國、聯合國、土耳其等國的領袖都先後批評。
三大宗教聖地 耶城問題複雜
特朗普做出一個反常的決定,導致一眾國際領袖齊聲批評。耶路撒冷作為三大宗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及猶太教)的聖地,一直是以巴問題的核心,亦長年牽動着周邊國家及國際神經。
耶城在以往已展示她能團結阿拉伯世界的能力。在今年7月,以色列打算在聖殿山設置金屬探測器,引發巴人大規模示威。而在1969年,一名澳洲猶太人在聖殿山上的阿克薩清真寺縱火,最終導致成員國包括幾乎所有穆斯林國家、橫跨歐亞非大陸的伊斯蘭合作組織(The Organization of Islamic Cooperation, OIC)成立。類似因耶路撒冷問題所觸發的事件,更是多不勝數。
全球唯一需國際認可的首都
事實上,耶路撒冷很可能是全球唯一一個需要由國際社會認可的首都,這一切源於1947年聯合國的「兩國方案」。此決議案在處理以巴問題上特別列明,耶路撒冷交由聯合國成立的特別政權管理,任何一國,包括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均無任何主權。但此方案不為阿拉伯人接受,並在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摧毀,最後以色列佔據城西,而東部則由剛立國的約旦管理,停火界線則由雙方協議劃下,稱為「綠線」。至今,「兩國方案」內的「特別政權」提議,依然是各國不將使館遷往耶路撒冷的原因之一。
以色列在1967年的「六日戰爭」後,終於佔領耶路撒冷全境,惟實際管理權至今仍未獲國際社會承認。這亦成為各國大使館均設在特拉維夫,及不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的原因之一。儘管以色列政府、國會、最高法院、總統及總理都在耶城運作,惟目前只有四個國家或地區,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包括美國、捷克、瓦努阿圖及台灣。
歷史上曾有16國,包括科特迪瓦、哥斯達黎加、薩爾瓦多、海地及荷蘭等在上世紀50年代,曾於耶路撒冷設立以色列大使館。其中三個在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時撤館,另外13個國家,則在1980年以色列國會通過「耶路撒冷基本法」,正式確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不可分割的首都」後遷館。聯合國在同年亦通過478號決議案,呼籲成員國撤出在耶路撒冷的外交使館。雖然哥斯達黎加及薩爾瓦多在1984年將使館遷回西耶路撒冷,但到2006年再次遷回特拉維夫。至今已再無一國在耶城設立大使館。
新政令局勢漸趨緊張
特朗普對耶路撒冷問題並絕非一無所知,他在宣布新政時,表示自己知道耶路撒冷的地位極為敏感,但認為不承認耶路撒冷的地位,不會對和平進程有任何幫助。可是和平進程經過數十年,實在難有任何寸進,現在亦看不到有任何解決的前景。特朗普今次決定帶來的真正風險,是令地區局勢變得更緊張,並即時觸發暴力事件發生。
美國方面顯然也知道決定帶來的後果。《路透社》得到美國國務院一份在12月6日發出的文件,上面清楚寫明「我們預計中東及世界會對此新聞有反感,我們現在還正研究本決定對美國設施,及海外民眾的影響」。文件還顯示,美國駐特拉維夫的外交官,要求以色列在歡迎此決定時,「在官方回應上作限制」。就特朗普的決定,國務院亦已成立內部專責小組「跟蹤世界各地發展」。而以色列在特朗普宣布決定後,在耶城東部佔領區加派軍力佈防,顯示以色列深知決定為地區局勢帶來的風險。
美國保守派經常搬出今年7月,俄羅斯突然承認西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一事,佐證他們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一事,不會帶來任何暴力事件。可是,俄羅斯承認的並非「耶路撒冷」,而是「西耶路撒冷」,和以色列一貫口徑中的「整個耶路撒冷」不同。
俄羅斯和美國在以巴問題上的角色不同,俄羅斯幾乎從未扮演任何角色。儘管美國幾乎從未在以巴問題上,採取較公正的做法,卻是推動以巴和平上,迄今最重要的國家。
總統與猶太人關係密切
美國大量猶太人說客及金主,一直大力推動美國採取更親猶的立場,令立場向來較偏袒猶太人。今年10月有報章報道,特朗普競選活動最大的金主,猶太賭場大亨阿德爾森(Sheldon Adelson),對於他遲遲沒有遷移駐以色列大使館,感到非常失望。美國眾議院前議長金里奇(Newt Gingrich),在2012年曾表示,無條件支持以色列就是阿德爾森的「核心價值觀」。
特朗普團隊內,亦充斥着猶太人,就連駐以大使弗里德曼(David Friedman)及白宮特別顧問兼女婿庫什納(Jared Kushner)的家庭,亦屬猶太教中的保守派。
另外,特朗普在宣布決定時,表示「今日,我正在履行(競選承諾)」,隨後亦多次強調,足以證明國內政治對今次決定有重要影響。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及庫什納,都是支持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首都的人物,而這亦得到特朗普最核心的支持者,福音派(Evangelical)信徒的支持。
決定疑為轉移視線
在發布決定前,特朗普政府深受「通俄門」醜聞困擾,耶路撒冷的新聞迅速轉移全世界視線,客觀效果就是讓特朗普有空間在鎂光燈外,處理國內問題。然而,這種操縱輿論的手法,最終受害的,很可能是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及居於海外的美國人。
特朗普上台後已作出多項極具爭議性的決定,今次決定只是其中之一,不過所帶來的禍害,卻是不可估量。雖然,阿拉伯國家近年與以色列關係轉佳,沙特阿拉伯甚至在今次事件中,等到最後一刻才批評美國做法,所用措辭亦不甚強硬;然而,聖城能牽出民眾怒火的力量,並不是任何國家所能控制的。今次特朗普政府,顯然以外交服務國內政治利益,並置國際對「兩國方案」的共識於不顧,絕非負責任行為,亦為本已紛亂世界,增添了不必要的煩惱。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星期一出版的《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