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選未帶來「希望」 學者:選民遭小池愚弄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一個月前宣布提前大選,意圖藉政治豪賭擺脫以權謀私醜聞及構建新的修憲勢力,如今選舉塵埃落定,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領軍的希望之黨氣勢曇花一現,未帶來新景象。
不過,小池這次主動出擊,造成在野民進黨瓦解,加上她在修憲問題上與安倍同聲共氣,變相為安倍增加了實現政治夙願的籌碼。選舉未為如何解決日本種種社會病給出答卷,下了重注的首相卻再一次嚐到甜頭。
安倍晉三作出解散國會的決定時,小池百合子肯定是一大考慮因素。過去一年多,小池氣勢凌厲,先是勝出東京都知事選舉,繼而帶領「都民第一會」拿下東京都議會。安倍提前一年大選,既有趁這股新勢力準備不足,殺對方一個措手不及的政治計算,也看準小池對修憲的積極態度,視其為「同路人」。在東京積累大量人氣的小池,甚至可以成為煽動修憲民意的擴音器。
取代安倍淪為空談
百慮一失,小池雖然在修憲問題上與安倍一唱一和,但也表明希望之黨以取代安倍政權為目標。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小池的人氣在過去一個月內迅速下滑,新政黨的聲勢也無以為繼。希望之黨的強勢為何淪為虛火?多位日本問題專家接受《香港01》訪問時不約而同指出,小池言過其實,她舉起革新政治弊端的招牌投入選戰,但從競選政綱、選舉策略到個人定位,她都未能讓選民看到「希望」。
首先,希望之黨沒有推舉首相人選,予人缺乏政治承擔的觀感。小池出任黨首卻不參選國會議員,留任東京都知事,意味即使希望之黨勝出,她也不會成為首相。日本政黨參加國會選舉,卻拒絕為本黨提名首相人選的情況其實極為罕見。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泉忠認為,有關做法難免令選民失望,「到底找誰出任首相呢?沒有其他人擁有她的號召力。」
其次,小池沒有團結反對安倍政權的在野勢力,她招攬黨員的威權手法更備受非議,可謂得不償失。希望之黨成立後,原國會最大在野黨前進黨的黨首前原誠司容許黨員「過檔」,但是小池表明要走「保守革新」路線,拒絕全盤接收民進黨人,促使前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率領一批民進黨人另起爐灶,成立立憲民主黨,走中間偏左路線的新黨在選戰中後勁甚至超過希望之黨,成為無法忽視的勢力。
林泉忠批評,小池甄選民進黨成員的做法威權「露骨」,損害希望之黨形象。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副教授麥爾溫(Kenneth McElwain)也指出,小池排除與自己意識形態相左的民進黨人,顯露傲慢心態,引來負面輿論,自損形象,也讓人覺得她批判「安倍一人獨大」,實際上卻與安倍沒有兩樣。
離地政綱成笑柄
除了無法團結在野勢力,小池也未能挖自民黨牆腳。美國天普大學日本分校政治學副教授布朗(James D. J. Brown)指出,「都民第一會」在東京都議會大勝,源於與公明黨達成協議在地區層面合作,弱化自民黨。小池本來希望在大選中重施故技,甚至「推薦」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擔任首相,可是她的政治糖衣無法換來山口投桃報李,未能複製東京大捷策略。
希望之黨部分政綱「離地」,也讓選民難以相信它有執政的準備。小池提出「12個零」目標,當中取締黑心企業、企業團體獻金、二手煙等選民不難理解或認同,但她同時提出電線杆及花粉症「歸零」,淪為輿論笑柄。
林泉忠直指,日本選民可能被小池「愚弄」了,她與自民黨打對台,或許只是基於個人不滿。她在安倍首次執政期間曾擔任防衛相,可是安倍再次執政後,她長期被投閒置散,這驅使她去年執意出戰東京都知事選舉,與自民黨推舉的候選人打對台,後來更乾脆退黨。
只帶來安倍想要的「改變」
《日本經濟新聞》上周進行的民調顯示,48%民眾不認可安倍政府表現,認可者只佔37%,顯示安倍不得民心,社會存在求變動力。小池接連勝出東京都知事及東京都議會選舉,政治魅力毋庸置疑,令人憧憬她在政治上更上一層樓,可是在短短一個月的選戰中,小池只帶來安倍想要的「改變」,並未帶給選民新的願景。
選民投票之前,輿論焦點已轉移至安倍未來如何再推動修憲事宜。布朗認為,安倍的修憲圖謀心照不宣,「我完全相信他會推進這項議程,這是他的最後機會。」林泉忠則指出,日本社會長期以來有一半、甚至一半以上反對修憲的聲音,但當安倍延續執政地位,他便有新的授權,有助加快修憲。
(節錄)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敬請讀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