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政.隊隊啤】高科技引擎巴伐利亞 為何讓默克爾又愛又恨?
德國作為歐洲大國,政治重心當然在北部柏林;但論經濟,巴伐利亞(Bavaria)及毗鄰的巴登符騰堡(Baden-Württemberg)南部兩大州才是國家經濟的引擎,德國五大車廠中四家落戶當地,還有大小的電子及機械企業。
「十月節」(Oktoberfest)發源地巴伐利亞既是德國的經濟後盾,也是總理默克爾的重要票倉,但為何該地近年讓她坐立不安呢?
巴伐利亞是個獨特的地方,相較德國其他州或地區總有點不同,經濟最強,民族意識也最強,如果你曾參加德國啤酒節,總有印象穿上「仙樂飄飄處處聞」般傳統裙子(dirndls)的女生在捧啤酒,男生就會穿格仔恤與皮短褲(lederhosen),那正是巴伐利亞的傳統服飾,著名啤酒節Oktoberfest也是源自慕尼黑。在這裏,人們對於傳統服飾的情意結在其他地方難以看見;同時,它是德國最富裕、失業率最低的州,是不少高端工業、科技公司的所在地。
體現「慕尼黑模式」 啤酒節X企業家峰會
驟眼看來,這種傳統氣息跟他們高科技產業格格不入,首府慕尼黑不乏古典氣息,同時是個不折不扣的大都會,德國十個最富有的地區,其中五個便在慕尼黑,經濟實力冠絕德國所有城市。近年有傳媒形容慕尼黑是「德國的三藩市灣區」,除了傳統的電機製造業、重工業,軟件及科技資訊業也悄悄地萌芽,市內每年舉行大量的博覽會、貿易展。
今年9月底舉行的Bits & Pretzels,正是一個為期三天的新創企業家峰會,邀來眾多知名科企如Google、Amazon、Microsoft的高層以及上千位德國企業家參與,討論集資、雲端使用、設計最簡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遊戲化等。峰會最後一天是大型的Oktoberfest活動,讓企業家們邊喝啤酒邊交流,不失傳統色彩。
延伸閱讀:德國中小企模式如何迎戰工業4.0? 專訪管理學大師赫曼.西蒙
半世紀改造 農地變tech-hub
回顧過去,德國南部地區本身並沒有先天優勢,20世紀大部分時期,北部遠比南部富庶,前者既有煤鋼出口,也有連接北海的海岸線,發展港口及航運事業,經濟實力上「完勝」天然資源貧乏的南部,其中,主要靠農業的巴伐利亞在1960年代以前仍是西德最窮的州。
二戰後,巴伐利亞漸漸由農業社會,踏上高科技及先進製造業之路,壯大德國建立出口實力。這也是因二戰後柏林一分為二,企業陸續遷走,電子及軟件公司都「南下」到斯圖加特、伯布林根、慕尼黑等地。老牌電子企業西門子(SIEMENS)也在1954年後,把業務由柏林遷到慕尼黑。自此,慕尼黑及周邊地區漸漸成為高科技產業帶,零星的生物科技、環境科學企業,還吸引美國多達數百家IT公司到當地設立分部,被喻為歐洲的小矽谷。
巴伐利亞去年的工業銷售額突破3,500億歐元,是德國各州之最,汽車當然是巴伐利亞的頭號名產,當地兩大車廠BMW及Audi多年來都是經濟支柱,BMW至今也是慕尼黑的最大僱主,養活3.4萬員工。不少人認為,德國汽車業面臨以Tesla為首的電動車威脅,但BMW去年才刷新銷售記錄,幾間德國車廠也正投放大量資源開發電動車及混能車,力保汽車業優勢。
經濟可以穩定發展,德國內部的政治穩定應記一功,默克爾的管治讓大多數巴伐利亞生意人讚好,不過巴伐利亞卻並非完全「聽默媽媽的話」。在歷史上,巴伐利亞雖然是德意志帝國的一部分,但是跟北部的普魯士在信仰、語言上都有分別,巴伐利亞人主要信奉天主教,普魯士人則多是新教徒;巴伐利亞一直享有高度自治,也有自己的國王,直到德國於一戰戰敗後,巴伐利亞與其他王國才隨之瓦解。巴伐利亞是唯一一個在納粹德國瓦解後,按照原來疆域保留下來的州,面積也是最大,不過其州議會是唯一一個沒有參與現代德國憲法投票的。
獨立有理 巴伐利亞人仍愛默媽媽?
默克爾所屬中間偏右的基民盟(CDU)雖然是德國最大黨,唯獨在巴伐利亞並不存在,反而主要由CDU的姊妹政黨基督教社會聯盟(簡稱基社盟,CSU)「打骰」。CSU只會在巴伐利亞州參選,CDU則會在其他州份競逐公職,兩黨並合以CDU-CSU的名義參與聯邦選舉,共同提名一位總理候選人。雖然歷來兩位CSU總理候選人都敗選而回,但該黨在巴伐利亞選舉長年穩奪逾五成選票,自1957年掌政至今。在這段時間,巴伐利亞躍身成為德國最富有地區,巴伐利亞人還有句響噹噹的口號——「手提電腦與皮短褲」(laptop and lederhosen),正好展示他們對自己的經濟產業及傳統一樣自豪。
CDU與CSU縱然是「姊妹」政黨,但價值觀也有差異,尤其在宗教及執法問題上,巴伐利亞的CSU比CDU保守,但在社會福利議題上立場偏左,主張向社會上有需要幫助的德國人提供援助。CSU對「非我族裔」亦相對較嚴厲,從德國前年開始接收難民一事可見一斑,CSU一直要求默克爾為每年接收難民數目上限「封頂」,並加快遣返犯罪的難民,但默克爾從未妥協。由於巴伐利亞人口多,單計CSU支持者已構成聯邦選舉中7至10%選民,所以對默克爾而言,巴伐利亞是必守的票倉。德國《商報》本月初發表文章,形容CSU是默克爾最親密的盟友,也是最危險的刺。
難民問題令兩個保守派政黨出現暗湧,更重要的是巴伐利亞素來擁有強烈民族主義,關於獨立的討論早已存在,加上擁有地理及經濟條件,絕對有實力從聯邦獨立。YouGov與德國《圖片報》7月公布的聯合民調顯示,三分一巴伐利亞人認同「巴伐利亞應從德國獨立」,贊成獨立的比例是歷來最高。不過,州內唯一主張分離主義的巴伐利亞黨(Bavarian Party,BP)在上屆地方選舉得票僅2.1%,與左翼政黨Die Linke並列第六,可見其獨立情緒遠遜於蘇格蘭及加泰隆尼亞。
國民務實 政治穩定之於經濟實力
不過,巴伐利亞人真的欲擺脫德國嗎?默克爾是個繫鈴人。記者跟一些來自德國南部的中小型企業家交流,其實他們都支持默克爾連任,而且聽得出部分人相當仰慕默克爾,「希望默克爾一直連任下去」。對於這些企業家而言,國家政治及經濟穩定,大概是做生意及創新的首要條件。縱使有部分巴伐利亞人支持獨立,其實仍有不少是默克爾的鐵血粉絲,原因是默克爾像所有德國人一樣務實,帶領德國經濟前進。
(節錄)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想知更多有關德國大選的深度分析,敬請留意9月18日星期一出版的第78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