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李家事】「歐思禮路38號」成燙手山芋 保育公私兩難全

撰文:陳冠東
出版:更新:

都市保育問題從來都極具爭議,李光耀故居引發的李家內鬥,其實恩怨背後也可解讀作一個保育問題。新加坡政府今次面對的問題相當尷尬,一方面故居具一定的歷史意義,另一方面故居存廢其實也要尊重業權擁有者的意願,可是偏偏擁有者卻是獅城第一家族,導致新加坡政府處理問題時綁手綁腳,亦突顯事件的複雜程度。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弟弟李顯揚抵達香港機場,他表示來港是與朋友會面。(陳奕謙攝)

李瑋玲與李顯揚在聲明中表示,哥哥李顯龍和大嫂何晶違背了父親遺願,並為了增加自己的政治資本才保留歐思禮路38號李光耀故居。這並非此屋首次成為新聞焦點,李光耀逝世後數周,李顯揚及姊姊李瑋玲已要求清拆父親故居,至今仍未成事,而李瑋玲目前仍是這個大宅的住客。

歐思禮路38號目前並不是新加坡國家古蹟。根據新加坡《保存古蹟法令》(Preservation of Monuments Act),除非物業被列為國家古蹟,否則政府無責任亦無權維護,業權人可按自己意願處置物業。新加坡另一種保護文物的制度是設保護區,即劃定特定範圍作規定用途。這些保護區大多都是新加坡早期發展時有特色的區域,保存了當時的風貌。歐思禮路38號並不包括在內,即使劃入保護區,大宅仍可在規限內清拆及發展,只有劃為國家古蹟才能確實保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部分,甚至整棟平房。

有人在歐思禮路38號門前拍照留念。(Getty Images)

那麼歐思禮路38號是否有資格列為國家古蹟?它的歷史意義當然遠不止於開國總理的故居。這座平房的地下室是新加坡執政人民行動黨的創黨地點,初創時候不少會議都在該地下室進行,留下不少開國功臣的足印。李光耀的妻子柯玉芝早期亦曾到地下室參與過相關會議,她曾在訪問中表示,那些從英國回來的中產朋友,在這個地下室討論了組黨的細節,包括其黨綱、政綱、及政黨的組織事宜。再者,李光耀生前一直在屋內生活及工作,此地見證着新加坡由1940年代起的變遷,更遑論再之前此地作為當地其中一個英國及猶太人的香料種植場,見證了新加坡百多年來的經濟變化。

原本一般家庭糾紛不應牽涉到國家層面,但歐思禮路38號去留牽涉的人與家族,甚至建築都非比尋常。新加坡副總理張志賢曾提出折衷方案,提議只保留具歷史意義的地下室,清拆上面的平房,這樣就可滿足李光耀的遺願之餘,又可保留對國家有重要意義的歷史遺址。此外,騰空出來的地皮價值連城,歐思禮路38號位處市中心,鄰近著名購物區烏節路(Orchard Road),雖然不能發展成高樓大廈,仍可興建低密度住宅,有房地產經紀估計,該土地興建的物業價值可達2,400萬新加坡元(約1.3億港元)。

這場圍繞李光耀故居去留的家族內鬥,從經濟、歷史、文化及政治角度來看都有一定公共性,政府牽涉其實無可厚非,公私之間兩難全的最大原因還是李光耀三名子女的立場南轅北轍。
孫中山南洋紀念館是新加坡的國家古蹟,但它對新加坡的歷史意義其實不大。(網上圖片)

顯而易見,這場圍繞李光耀故居去留的家族內鬥,從經濟、歷史、文化及政治角度來看都有一定公共性,政府牽涉其實無可厚非,公私之間兩難全的最大原因還是李光耀三名子女的立場南轅北轍,雖然三人曾共同發表聲明,呼籲政府與國民尊重李光耀拆屋遺願,但從李顯揚公開的一封電郵來看,李顯龍其實有意將物業列為國家古蹟,弟妹因此指控兄長為了個人政治野心而阻撓拆屋。平情而論,保留大宅作為宣揚李光耀功績的場所,確實有助李顯龍維持「正統」,但從國家層面考慮,這座房子承載了李光耀為新加坡設計的精英政治理念,人民行動黨作為這套理念的執行者,也需要這樣一個「愛國基地」以維繫執政合法性,身為「家長」的李顯龍也要為「公」設想。

對於國父故居保留與否的爭拗,有新加坡網民認為,目前70多個國家古蹟中,有部分對新加坡的意義比歐思禮路38號還要少,例如孫中山南洋紀念館,因此李光耀故居應列入國家古蹟保留,只保留地下室的提議不合理。新加坡市建局(Urba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列出國家古蹟的四大準則,包括藝術(其設計、風格、建造形式和樓齡等)、歷史、社會及技術價值(興建時採用的建築技術的罕有程度和質素)。在反對清拆者眼中,歐思禮路38號的歷史價值或許已足夠讓它成為國家古蹟。支持清拆者則認為,樓房應按李光耀本人的遺願清拆,而李光耀的立國精神及其歷史價值亦不局限於一座平房或地下室,李光耀留給新加坡最重要的遺產是社會和諧、唯才主義等無形價值觀,它們並不需要實體文物來體現。

一個國家選擇保護任何文物,往往都會牽涉到取捨,而背後通常都與塑造國家的故事有關。新加坡向來着重建設多元社會,主張各族和諧共處,因此在國家古蹟列表中,可看到不同猶太會堂、清真寺、華人寺廟、教堂等宗教設施,包含了島上幾乎所有主要宗教信仰。新加坡政府亦着力保護早期華人、印裔人及馬來人的聚居地,明顯就是要把新加坡塑造成一個各族共處的環境。各種英治時代留下來的主要建築物,亦代表着新加坡一路走來的歷史及產業發展。若要保留歐思禮路38號,又代表着什麼故事呢?它可以用來解讀新加坡獨立的歷史,但主角只是人民行動黨,並非新加坡獨立故事的全部。

李光耀生前曾表示,這間屋沒有地基,濕氣重,牆上有裂縫,維修費又貴,不值得保留。他又不喜歡遊客在這老舊的屋內來來去去。不過,即使李光耀多麼不情願保留自己的居所,新加坡人對他的想念及子女間的嫌隙,卻讓它成為社會討論的中心,甚至可能讓李光耀的意願不能實踐。假如這場風波持續升級,動搖的不只是歐思禮路38號,還有李光耀為新加坡創造的統治根基。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逢星期一出版《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