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新法排除穆斯林被轟歧視 《公民身份修正案》拖沓4年爭議何在

撰文:洪怡霖
出版:更新:

印度政府3月11日宣布實施《公民身份修正案》。這是一項極具爭議性的公民法,被指歧視穆斯林,究竟爭議何在?

《公民身份修正案》是1955年《公民法》的修正案,2016年7月首次在國會提出,2019年12月在國會獲得通過。

在這項法案正式生效前,任何透過入籍尋求印度公民身份的外國人都需要在印度居住11年才能獲得資格。

《公民身份修正案》幫助某些人在5年內就有資格獲得公民身分,符合條件的人是2014年12月31日前抵達印度,逃離阿富汗、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等穆斯林佔多數國家的印度教徒、拜火教徒、錫克教徒、佛教徒、耆那教徒和基督徒,意味排除穆斯林,引發爭議。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1月22日為北部古城阿約提亞(Ayodhya)一座具爭議性印度教羅摩神廟主持揭幕儀式。( Reuters)

從巴基斯坦、阿富汗或其他鄰國遭受宗教迫害的穆斯林受害者,仍需要等待11年才有資格獲得印度公民身份。

半島電視台13日指,許多法律專家認為此案違反印度憲法第14條,即「國家不得否認印度境內任何人在法律面前平等或受到法律的平等保護」。人權觀察組織也發表聲明批評有關法案歧視穆斯林。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不顧爭議急於實施這項的法案,與他試圖在今年選舉中取得連任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