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籍學生從1.5萬驟剩350人:國際學校「沒落」面臨關閉或合併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隨著新冠疫情期間北京官方嚴打補教業、收緊對課程內容的監管,以及地緣政治緊張等因素,導致內地的外國生源大幅度減少,單單在內地就學的美國籍學生,即從2015年的1.5萬人驟降至目前的350人,數十家在中國的國際學校、私立學校正面臨關閉或合併的選擇。

以西式教材、課程作為招徠的外資國際學校,在新冠疫情前曾廣受內地家長及在中國的外國人歡迎,市場規模不斷擴張,然而隨著疫情期間,北京官方嚴打補教行業、收緊對課程內容的監管,以及地緣政治緊張等問題,數十家在中國的國際學校、私立學校正面臨關閉或合併的選擇。

綜合媒體報道,受情勢與監管變化衝擊,經營中國市場18年的英國德威國際學校(Dulwich College International)據報正商談出售該校的亞洲業務。

英國德威國際學校北京分校。(德威國際學校官網)

曾投資教育業務的中國私募基金恆松資本主管Jimmy Chin透露,包括雙語學校和國際學校在內的眾多民辦教育公司一直在考慮出售於中國的資產。另一些國際學校及教育行業相關人士透露,多達數十家國際學校正面臨經營困難,一些悲觀主義者會認為這個行業正在走向末路。

一般認為,新冠肺炎疫情3年是教育行業的轉捩點,一方面英、美、加等國家的家庭期間大量離開中國,同時中西雙邊關係緊張也影響了這些國家的公民到中國,導致外國生源減少。

美國駐北京大使勃恩斯(Nicholas Burns)10月在一場會議曾透露,在中國的美國學生人數已從2015年的1萬5000人,降至目前的350人。

中國高校一直傾向於引進外國學生,以彰顯「國際化」。(新華社)

另一方面,北京當局加強了對教育行業的監管,包含對教材的審查,故而有內地家長質疑,何必花費人民幣數十萬元將子女送進與國內教育相似的國際學校。

與此同時,也有國際學校正在考慮轉型。北京順義國際學校財務官波伊爾(Mathias Boyer)表示,未來5年到10年,中國境內的傳統西方人士會愈來愈少,必須全盤重新思考,屆時外籍人士會是哪些類型。該校認為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將逐漸增加,這是正面的趨勢,校方正升級硬體設備,例如為不同宗教信仰提供祈禱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