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未來10年發展:加強兩大戰略任務能力 強化四項艦隊戰力
今年4月23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4周年紀念日。
軍事微信公眾號@軍武速遞發文稱,回顧過去74年,中國海軍從接收陳舊的日式、美式艦艇起家,到整體引入蘇制艦艇發展,到052型驅逐艦完全走出自己的主戰艦艇發展道路。在未來的10至15年,中國海軍的裝備建設會呈現出什麼特徵,主戰裝備又會何時出現,未來的中國海軍將有怎樣的進步呢?
未來中國海軍建軍思路
文章指,任何一個國家的海軍,都有「兩大戰略任務」:一是海區存在,主要目標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海洋利益;二是海上戰役,主要目標是以艦隊行動的方式、向主要假想敵本土實施火力投送、或殲滅敵方大艦隊。
因此,以中國海軍未來10到15年的建軍思路來說,在戰略目標上,依然是要加強中國海軍遂行這兩大戰略任務的能力。
從海區存在的角度而言,不僅中國近海的海洋權益必須得到進一步穩固,中國在非洲、中東甚至拉美沿海的海洋權益和發展利益,也必然與本土利益息息相關、同頻共振。海軍使用勤務艦隊跨洲際遠航、遂行遠洋存在、穩定區域態勢任務的頻率只會愈來愈高,中國海軍對勤務艦隊的建設應該不亞於巔峰的英國海軍。
文章稱,在艦隊決戰能力上,只要美國海軍的整體規模和打擊能力足以對中國本土形成一定的威脅,則中國海軍對遂行海上戰役、尤其是遂行海空火一體聯合戰役的要求只會更高不會降低。
更進一步說,只有具備在中遠海殲滅或重創美國海軍主力艦隊的能力,才能確保美國海軍的勤務艦隊不至於對中國遠洋航運路線和海外利益形成威脅。因此,中國海軍在未來的裝備建設上,必然會延續現有的戰略思路,勤務艦隊和決戰艦隊「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勤務艦隊的建設
文章認為,中國海軍現有的遠洋勤務艦隊是世界上最合理。美國海軍在冷戰後片面強調所謂的「全盾化」,而根本不堪用、定位十分模糊的瀕海戰鬥艦(自由級近岸戰鬥艦,Freedom-class littoral combat ship),成為美國海軍裝備建設上走出的最大彎路。
相比之下,中國海軍在建設驅逐艦隊之餘,還建設了兩級勤務艦隊——中遠海勤務交給054A,中近海勤務交給056A。這兩型勤務艦艇建造規模極大、可靠性好、在航率高,價格又低。
對於中國海軍而言,新一代的勤務護衛艦是必然要出現,且在整體設計定位上,可能會更偏向於歐洲的艦艇設計,在噸位和武備上更偏重於單位噸位/武備之比相對較高,亦即更強調艦艇的長期部署能力、適航性和設計居住性等。
文章指,在整體戰鬥力上,預計中國海軍的新一代大型護衛艦,整體性能不會低於美國海軍的「星座」級,在對海、反潛作戰能力上,甚至可能有所超出。最關鍵的是,中國新一代護衛艦必然適合大批量建造,甚至建造數量不會低於054A型護衛艦,從而組成中國海軍新一代勤務艦隊的主力。
決戰艦隊的建設
文章指出,決戰艦隊的建設有四項重點,一是強化水面戰能力(包括航空戰能力)。未來10年,中國會有更多的航空母艦、大型驅逐艦、驅逐艦甚至重型巡洋艦等艦艇下水。
同時,中國海軍在艦隊決戰能力上,應該重點加強海基反導防空能力、尤其是反高超音速飛行器能力的建設。一方面,未來海戰肉眼可見制海能力正在高超音速化;另一方面,美軍正在發展由海向陸、使用高超打擊中國本土的能力。
以高超音速飛行器的軌跡性質,要達成最佳的攔截效率,必須將攔截線前推,因此海基反高超能力必然成為中國海軍的建設重點。
二是強化對陸打擊能力。一方面是有現實因素需求,另一方面也是遠洋勤務艦隊建設的延伸,即使是在海外保衛國家利益,也需要具備使用勤務艦隊穩定局勢的能力,同時又要具備使用主力艦隊實施火力投送的能力。
對於中國海軍來講,不僅要做到海區存在,更要做到在特定區域可以進行對岸火力輸出,同時,即使是相對簡單的人道主義救援類任務,對於對陸投送能力的要求也是相當高。這同樣要求中國海軍未來十年左右,應進一步提高遠程對陸打擊和戰略投送能力。
三是水下戰能力。毫無疑問,水下戰能力是目前中國海軍相對於美國海軍來講,差距相對比較大的一個環節,無論是在潛艇攻防、反潛戰抑或海床戰領域。在不久的將來,水下戰能力是最有可能決定中美兩國海軍博弈的結果。
安靜型核潛艇在遠洋對水面艦艇所具備的低可探測性能,堪稱有目共睹。美國在北溪2號爆炸事件中,表現出的極強的海床作戰能力,更讓水下戰能力的強弱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上。未來10到15年,中國海軍增強水下戰能力,力爭做到均衡,也是應有之意。
四是必須強化海軍的無人裝備和信息賦能。從海軍的無人裝備來看,目前各主要軍事強國海軍都在大力發展無人作戰裝備,比如水下的無人潛艇、水面上的半潛式無人船艇等。無人裝備在海域態勢感知、掃雷布雷、海域反潛等領域有獨特的作用,裝備性價比極高,戰場生存性也比較強,有可能會成為未來海戰的一個顛覆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徹底改變未來海戰的戰場樣式。
在信息賦能上,未來海戰打擊距離愈來愈遠,海軍愈來愈依賴於其它軍兵種的目標指示,依賴於其它軍兵種的協同作戰,已經是十分鮮明的趨勢。因此,在海上戰役中做到信息賦能、信火一體,海軍和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等部隊高度互聯互通,由其它軍兵種的態勢感知系統為海軍開全圖,或者海軍作為前出的信息觸角、為其它具備遠程打擊能力的軍兵種點燈。縮短打擊鏈條,提高OODA(偵察-調整-決策-攻擊)循環的生成效率,也應成為未來10到15年時間中國海軍裝備建設的主要方向。
文章認為,未來10年左右,可能是中國海軍對美國海軍形成部分領域反超的關鍵10年,也是中國地緣政治戰略在亞歐大陸上得以施展、對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形成整體戰略優勢、進一步促進世界多極化的關鍵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