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成立74周年 上海等22城市軍營開放參觀 展出多款主戰艦艇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今年4月23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4周年紀念日。除了在海軍節前夕發布宣傳片,海軍亦舉行了系列宣傳教育活動。
4月22日至24日,海軍於青島、上海及廣州等22個城市開放軍營予公眾參觀,沿海的軍港碼頭展示多款海軍主戰艦艇,包括導彈驅逐艦開封艦等等。

《環球時報》報道,在青島港3號碼頭展示的三艦一船,均為海軍現役的新型戰艦,包括導彈驅逐艦開封艦、導彈護衛艦大慶艦、綜合補給艦可可西里湖艦和綜合援潛救生船洪澤湖船。

4月22日至24日,海軍於青島、上海及廣州等22個城市開放軍營予公眾參觀,沿海的軍港碼頭展示多款海軍主戰艦艇。圖為青島港3號碼頭海軍艦艇開放活動。(微博@人民海軍)

前述艦艇均參加過亞丁灣護航、出國訪問、聯演聯訓等重大任務。除了大慶艦,其餘3艘艦艇均是首次向公眾開放。據介紹,所有軍艦上同類型的武器裝備,砲口的角度都是統一,譬如主砲的砲口上調15度,副砲砲口上調30度。

開封艦是中國自主設計並建造的052D型導彈驅逐艦,舷號124。2021年4月正式加入人民海軍戰鬥序列。作為人民海軍主力作戰艦艇,主要擔負防空、反潛和對海攻擊任務。

同樣由中國自行研製建造的054A型導彈護衛艦大慶艦,2015年1月正式入列,先後完成亞丁灣護航、中外聯演等重大任務,出訪美國、加拿大、南非等多個國家,航跡遍布五大洲三大洋。

綜合補給艦可可西里湖艦,可通過橫向、縱向、垂直和並靠等多種方式對艦艇編隊實施油料、淡水、食品、彈藥等物資綜合補給,並累計為20餘批中外船舶保駕護航。綜合援潛救生船洪澤湖船,則主要擔負援潛救生、援救水面艦船、落水人員等任務。

與往年不同,今年開放日活動分為靜態展示和動態展示兩個部分。靜態展示主要是艦艇開放,讓民眾近距離了解海軍艦艇官兵的工作生活;動態展示則在碼頭設置了艦艇船藝繩結、國際信號旗語等海軍特色基礎科目,讓民眾可在海軍官兵指導下動手體驗。

回顧人民海軍74年發展

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第一支海軍部隊在江蘇泰州白馬廟成立。中國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等老前輩,為了造出核潛艇隱姓埋名多年。

1974年8月,中國建造的第一艘核潛艇「長征一號」編入戰鬥序列;1988年,導彈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發射運載火箭能力的國家。

1994年,中國自行研製建造的第二代導彈驅逐艦哈爾濱艦服役,標誌着中國開始具備遠洋作戰能力。2006年,中國第一艘大型兩棲艦「崑崙山」下水,標誌着中國海軍登陸作戰樣式發生重大變化。

2012年9月25日,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入列;2017年4月26日,中國第一艘自主研發製造的國產航母山東艦下水;2019年12月17日,山東艦交付海軍,人民海軍自此步入「雙航母時代」。

2018年4月12日,南海大閱兵派出48艘戰艦、76架戰機參與,成為新中國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閱兵;2020年1月12日,中國自主研製的055型萬噸級驅逐艦首艦南昌艦入列;2021年4月23日,國產首艘075型兩棲攻擊艦海南艦在海南三亞某軍港交接入列;2022年6月17日,首艘國產電磁彈射型航母福建艦下水命名,海軍迎來「三航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