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國防部稱解放軍攻台有三大弱點 提出新防衛順序
台灣在台海的防衛順序向來是「制空、制海、反登陸」,但台灣國防部最新提出,未來一項採購特別預算案通過後,將以「防空、反制、制空、制海」的任務順序作為反制解放軍武力進犯的戰術動次。
據台灣《聯合報》12月12日報道,台灣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審議「海空戰力提升計劃採購特別預算案」,送院會協商。內容有關雄昇飛彈與劍翔攻擊無人機系統等,被視為源頭打擊的反制武器,其他如增程型天弓三型防空飛彈、雄風三型反艦飛彈,則為防空與制海任務彈種。
台灣國防部日前向立委提出「因應2025年中共全面犯台國軍強化戰力作法」報告時表示,「海空戰力提升計劃採購特別條例」內多項武器裝備在2026年前均將陸續交運,搭配台灣已有裝備,共同執行「防空、反制、制空、制海」作戰任務,在空中、海上重層攔截來犯之敵。
台國防部稱,中國大陸以收復台灣作為國家重要目標,對台施加軍事壓力只增不減,台灣軍隊為快速提升戰力,除積極強化「戰力保存」,並運用「不對稱概念」,力求發揮「以小搏大、以少勝多」作戰效益。
台國防部也提出解放軍攻台步驟最新解析稱,解放軍為拒止外軍介入台海,會派遣艦隊赴西太平洋集結,對台灣形成戰略包圍,緊接着對台實施「聯合火力打擊」與「聯合登陸作戰」。台國防部稱,特別預算案的裝備獲得後,可有效嚇阻解放軍進犯。
另外,台灣國防部分析稱,解放軍攻台有三大弱點。首先是正規登陸輸具不足,無法一次將所有部隊送上台灣,須區分多梯隊登陸,在兵力分散下,難取得戰力優勢。
此外,解放軍後勤保障能力受限,部隊在登陸作戰時所需彈藥、糧食等補給物資,須通過運輸機、船艦穿越台海運送,台軍以海峽天塹優勢及發揮聯合截擊作戰效益,將導致解放軍補給中斷。
再者,解放軍備多力分,難以全力攻台。因美、日基地鄰近台灣,大陸攻台行動受監控,須保留兵力防範外軍介入,並於印度、越南及南沙群島等邊界爭議地區戒備,難以集中全力對台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