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教授倡「生孩子和保障房養老金掛鉤」:把資本和生育結合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廈門大學教授趙燕菁早前曾提議「將生孩子和保障房、養老金掛鉤,下調不生孩子的資本份額」,近日這番言論引發輿論爭議,有網友質疑這是在提倡「懲罰」不生孩子的人。
趙燕菁接受內媒採訪時澄清,他想法的核心是公共服務資源再分配的公平,又舉例可以將國企股份劃撥有子女的家庭參與分紅,子女就業後,股票可以解禁套現。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廈門大學教授趙燕菁。(《紅星新聞》)

趙燕菁今年5月在一個會議上表示,「原來生孩子,是因為孩子和現金流直接相關,家裡多一個孩子,就多掙一份工資。現在我們必須把它和這個資本掛鉤,掛鉤意味著生孩子與不生孩子的家庭,社保、養老金都要不一樣,不生孩子的,就沒有保障房,結婚再分房」。

趙燕菁又指,「要把資本和生育率結合在一起,才會給市場一個信號——不生孩子的人相較於生孩子的人,資本的份額就要下降。只有創造出這樣的機制下,讓生孩子變成有意義的事,人才更願意多生」。

《紅星新聞》15日報道指,趙燕菁解釋,他的原話是,「我們也可以將養老金、社保、保障房分級,然後與子女多少掛鉤——子女多的標準高於子女少的,沒有子女的只可享受最基本的保障。進一步,還可以將社會勞動再生產作為新的『國策』,所有公共福利——就學、交通、就醫——都和子女數量掛鉤……將生育變成有價值的經濟行為」。他澄清,這核心是公共服務資源再分配的公平。

趙燕菁又解釋,按照現在的統籌模式,退休獲得多少養老金和有沒有子女是無關的,這就意味著不生小孩的人是靠別人家的小孩供養的。「在小孩撫養成本越來越高的今天,不應該讓撫養小孩多的家庭在社會再分配中多分配一點嗎?」

趙燕菁又引用新加坡的例子來支持他的看法。他表示,生育的必要條件是撫養後代對個人家庭而言必須是有效益的,剩餘的充分條件是撫養後代的成本必須低於家庭因此獲得的效益,這就是為什麼新加坡要把組屋獲得資格與是否結婚掛鉤的原因。新加坡為了鼓勵家庭功能,在社會福利和住房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在實際操作方面,趙燕菁又舉例,可以將國企股份劃撥有子女的家庭參與分紅,子女就業後,股票可以解禁套現。將資本和生育結合是一個開放的話題,不可能產生於教室和課本,而是要各地在實踐中發展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