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千億晶片項目停擺」受非議 武漢弘芯通知遣散全體員工
受美國管制等因素影響,中國近年大力扶持半導體行業,點燃全國發展晶片產業的熱潮,惟當中問題重重,一些沒經驗、沒技術、沒人才的「三無」企業也投身其中,結果不斷傳出有相關研發項目「爛尾」的消息。
據內媒周五(26日)報道,曾因「千億晶片項目停擺」而備受關注的武漢弘芯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簡稱武漢弘芯)已開始遣散全體員工,項目未來走向成疑。
《集微網》引述消息人士稱,武漢弘芯高層在內部群組通知稱:「結合公司現狀,公司無復工復產計劃,經公司研究決定,請全體員工於2021年2月28日下班前提出離職申請,並於2021年3月5日下班前完成離職手續辦理;休假人員可於線上辦理。」通知未透露是否有遣散補償,而從該內部群組人數顯示,武漢弘芯目前至少仍有240名員工。
武漢弘芯近年來一直受到非議,其註冊資金為20億元(人民幣.下同),於2017年11月在東西湖區正式成立,號稱總投資1280億元(人民幣.下同)。隨後在2018年及2019年,武漢弘芯兩度入選湖北省重大項目,但離奇地在去年被移出。
去年8月,武漢東西湖區政府曾發布一份報告,直指武漢弘芯面臨挑戰,存在較大資金缺口,隨時面臨資金鏈斷裂導致項目停滯的風險等。內媒亦曾報道指,武漢弘芯的資金、設備皆不到位,規劃中的14nm、7nm生產線啟動無期,員工卻要在「產線模擬」上「強攻」3nm項目,猶如徹頭徹尾「紙上談兵」。
至去年11月,該公司被武漢政府全盤接管,原有班底李雪艷、莫森等人退出公司運營,新增大股東是由東西湖區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全資控股的「武漢新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其成立於去年11月6日,註冊資本為18億元。當時外界已關注武漢弘芯的工廠、被抵押的光刻機以及拖欠的工程款如何解決,而隨着原計劃徹底覆滅,也意味着將來只能透過引進新項目,在現有建設基礎上實現重組。
然而對於半導體爛尾工程再利用,集微諮詢總經理韓曉敏指出仍有三大難題。首先,雖然絕大部分爛尾項目只是完成了廠房等基礎設施建設,但基於半導體行業的特殊性,找到完全匹配的接盤對象的難度很大,故直接建新廠會比接盤重組更有優勢。
第二,部分爛尾項目的操盤團隊對行業規律缺乏基本尊重,致遺留資產有重大瑕疵,故再利用需投入較大資金和精力改造,同時爛尾項目一般都還有抵押、借款、墊資,以及涉及地方國資、銀行貸款等多方問題,這都是阻礙爛尾項目「死而復生」的重因。
最後,考慮到國內產業發展形勢,真正有能力操盤晶圓製造項目的企業及團隊根本不缺投資方支持,可選擇與合適的地方政府合作,輕裝上陣,原則上不會願意接手爛尾項目。
韓曉敏建議應把考慮對接國內成熟龍頭企業接盤作為首選,另外也可以考慮與科研機構合作,部分改造為類似於國產化中試線、科研平台等,以實現某程度的回收利用。
(集微網/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