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國半導體國產化前途坎坷 草率計劃致武漢弘芯倒下
日媒近日報道稱,中國半導體國產化前途坎坷,由於投資過熱、草率計劃等原因國產化方案相繼受挫,並以武漢弘芯破產一事為例。
日本朝日新聞於1月11日報道稱,中國半導體企業的創立接連受挫。報道認為,這一情況是因為美國在半導體方面對中國企業的制裁愈發加強致使中國國內對半導體產業投資過熱,進而出現了許多頗為草率且極具風險的計劃。
日媒稱,僅在2020年,中國的半導體相關公司就增加了6萬家以上。但是有相當一部分都因為在資金籌措、人才保障等方面沒有長遠且可靠的計劃而失敗,以致於習近平所希望的半導體國產化一事很難達成。
據該日媒的不完全統計,南京市政府向市內引進的某半導體制造商因無法支付員工工資而被起訴到法院,已於2020年6月申請破產。同時,在廣州、成都也有半導體工廠相繼停止建設、停工或破產,然而被着重指出的便是武漢弘芯一案。
據悉,武漢弘芯於2017年創立,原計劃開發用於智能手機等設備的高性能半導體,曾被認為是中國半導體國產化的希望所在。但是,在2020年7月30日武漢市東西湖區政府官網發佈文件稱「武漢弘芯存在項目主體資金不足,隨時面臨資金鍊斷裂導致項目停滯的風險」後,該公司很快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最終,武漢弘芯因現金短缺而被武漢市政府接管。
相關報道認為,武漢弘芯的經歷很具有代表性,該公司乃至一系列中國半導體相關公司的失敗或許令人惋惜,但並不讓人意外。很早之前就有媒體認為,從零開始打造出一個完整的半導體研發、運營團隊風險極大又需要鉅額投資(武漢弘芯項目金額達1,280億元人民幣)。
同時,大部分投資人還像武漢弘芯的投資方一樣完全不具備專業背景,只不過是「想來撈一把」,這樣的情況能成功反倒是怪事了。
這種觀點得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中國官方的認可,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志軍就曾對半導體行業的境況表示,「盲目投資增加,造成了巨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