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楊振寧恩怨:共同奪諾貝爾獎 因論文署名及領獎順序決裂?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內媒《澎湃新聞》5日報道,首兩位華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之一的李政道因病醫治無效,於美國時間4日在三藩市逝世,享年98歲。

李政道不但在高能物理、粒子物理、天體物理、流體力學、統計物理和凝聚態物理等方面有傑出貢獻,還對中國科研人才培育作出了很多的貢獻。在1956年李政道與合作伙伴楊振寧提出「宇稱不守恆」原理,並在1957年共同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

不過,這對曾經的合作伙伴,在獲得諾貝爾獎後出現不合,並在60年代決裂,從此不再合作,成為學術界的憾事。多年來,李政道與楊振寧都偶有公開敘述兩人當年關係決裂的原因,然而各有說辭,令外界無法得知兩人決裂的真實原因,這也成為了一宗著名的公案。

李政道(左)與楊振寧曾是合作無間的研究伙伴。 (新華網)
李政道曾與楊振寧是好朋友,並合作研究和同獲得諾貝爾獎,不過最後兩人關係破裂,從此不相往來。 (網上圖片)
1961年,美國普林斯頓,楊振寧與李政道。(VCG)

50年代開始與楊振寧合作 因署名順序而生嫌隙

在博士畢業後,李政道在1950年到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擔任物理系助教,但是由於韓戰爆發,加州反華情緒較高,因此李政道在當地的生活並不愉快。當時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任職的楊振寧得知李政道在加州的情況後,便邀請李政道來普林斯頓,一起做研究。

楊振寧去找當時普林斯頓的院長、美國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給李政道發出邀請函。於是,李政道和夫人在1951年來到普林斯頓,不但與楊振寧成為鄰居,還開始合作研究和發表論文,兩人的論文還引起了愛因斯坦的注意,邀兩人見面。不過兩人之後因論文署名順序的問題發生了爭吵,使兩人的產生了嫌隙。

據《李政道傳》所述,當時兩人共同發表了兩篇論文,一篇是《凝聚理論》,署名的順序是楊振寧、李政道;第二篇是《格氣和伊辛模型》,署名的順序是李政道、楊振寧。一般按照慣例,論文合作者的署名應按姓氏英文首字母的順序排列,署名的順序應該都是按「李政道、楊振寧」的順序來排。

可是在第一篇論文完成時,楊振寧提出,如果李政道不介意的話,希望把名字排在前面,因為他比李政道大四歲。李政道當時雖感驚訝,但勉強同意了楊振寧的要求。在第二篇論文署名時,李政道說服楊振寧,按國際慣例將署名順序改回以字母排序。因為這次事件,兩人在之後的一段時間都沒有再合作,後來李政道更前往哥倫比亞大學,並在3年後成為該校歷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

李政道(右)夫婦與楊振寧(左)夫婦合影。 (新華網)

李楊二人再次合作 同獲諾貝爾獎

李政道前往哥倫比亞大學本是想與楊振寧拉開距離,可是一次偶然的事件令兩人恢復了合作。楊振寧在1953年和米爾斯合作發表了一篇論文,其中提出了後來著名的楊—米爾斯理論。李政道對這篇論文的出發點是否正確有所懷疑,在楊振寧到哥倫比亞大學探訪時,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楊振寧。兩人經過激烈的討論後,楊振寧同意了李政道的觀點,兩人更以李政道在前,楊振寧在後的署名順序,發表了《重粒子守恆和普適規範轉換》論文。

這件事促成兩人再次的合作,在之後的7、8年中,二人共同發表了32篇論文,成就了兩人學術生涯的黃金時期,兩人共同獲得諾貝爾獎,也是在這個時期。據李政道在文章中描述,從1956年到1962年,楊振寧和我共同寫了32篇論文,範圍從粒子物理到統計力學……合作緊密而富有成果,有競爭也有協調。我們在一起工作,發揮出我們每個人的最大能力,成果大大多於每個人單獨工作可能取得的成果。

1957年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和李政道。(VCG)
李政道(左一)與楊振寧(左二)1957年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 (新華網)

兩人正式決裂 從此不再合作

當兩人到瑞典準備領獎時,諾貝爾獎委員會的通知和所有媒體的報道,均是與獲獎論文的署名一樣,李政道在先,楊振寧在後。可是楊振寧忽然提出,授獎時希望能按年齡順序,在李政道之前領獎。本來李政道不同意楊振寧的提議,可是楊振寧又去求李政道的夫人秦惠莙,秦惠莙怕件事鬧出笑話,讓外國人看不起,所以勸李政道同意楊振寧的建議,這樣李政道才勉強地同意在楊振寧後領獎。

其後,在1962年5月出版的美國《紐約客》雜誌刊登了有關的「宇稱問題側記」文章,詳述楊振寧和李政道如何研究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問題,並得到諾貝爾獎的經過。楊振寧對文章提出了許多意見,稱文章中有「某些令人痛苦的地方」,不但希望文章中自己的名字能寫在李政道之前,還請普林斯頓研究院院長出面制止文章刊登。不過文章最終還是刊登,導致兩人徹底決裂,從此不再合作研究。在之後的四十多年裏,楊振寧和李振道先後發表文章和自傳,爭辯各自在「宇稱不守恆」理論研究中的功勞。

1968年,李政道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演講。(VCG)

李政道自述與楊振寧恩怨

李政道在1986年撰寫的「破缺的宇稱」一文中,對於兩人的關係有生動比喻。李政道在文中這樣描述:在一個陰暗有霧的日子,有兩個小孩在沙灘上玩耍,其中一個說:「喂,你看到那閃爍的光了嗎?」另一個回答說:「看到了,讓我們走近一點看。」兩個孩子十分好奇,他們肩並肩向著光跑去。有的時候一個在前面,有的時候另一個在前面,像競賽一樣,他們竭盡全力,跑得越來越快。他們的努力和速度使他們兩個非常激動,忘掉了一切。

第一個到達門口的孩子說:「找到了!」他把門打開。另一個衝了進去。他被裡面異常的美麗弄得眼花繚亂,大聲地說:「多麼奇妙!多麼燦爛!」結果,他們發現了黃色帝國的寶庫。他們的這項功績使他們獲得了重獎,深受人們的羨慕。

他們名揚四海。多少年過去,他們老了,變得愛好爭吵,記憶模糊,生活單調。其中一個決定要用金子鐫刻自己的墓誌銘:「這裏長眠著的是那個首先發現寶藏的人。」另一個隨後說道:「可是,是我打開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