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重慶市長黃奇帆:產業鏈從中國搬遷回美國存在不可逾越困難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前重慶市長黃奇帆27日(周三)在浦山講壇上發表了題為「全球產業鏈重構與中國應對」的演講。
黃奇帆認為,在全球產業鏈的結構性重構過程中,中國必須打好五張牌。其中,市場是王牌,產業鏈是王牌中的王牌,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的營商環境是一個基本牌,核心技術補齊短板是關鍵牌,深化改革開放是中國永遠的底牌。

黃奇帆認為,疫情之下,全球產業鏈面臨重新洗牌,但這表現為全球產業鏈的結構性重構,而並非搬遷式重構。(中新社)

在疫情之下「產業鏈去中國化」、「從中國撤資」、「脫鉤論」等論調近日盛行。黃奇帆強調,當期中國製造企業面臨的產業鏈阻斷、出口訂單減少以及由此而來的生產停擺主要是疫情造成的,與外國政客聲稱的脫鉤及撤資關係不大。疫情之下,全球產業鏈面臨重新洗牌,但這表現為全球產業鏈的結構性重構,而並非搬遷式重構。全球產業鏈將在市場規律的引導下,向垂直整合、更多元化、更具韌性的方向變遷,並不會像西方少數政客所希望的那樣出現與中國的脫鉤。

在黃奇帆看來,產業鏈從中國搬遷回美國存在不可逾越的五大困難:其一,產業鏈重建所需要的資本投入難以保障;其二,產業重建的配套產業集群在美國無法輕易建立;其三,產業工人的成本與質素難以平衡;其四,美國以服務業為主、製造業佔比僅13.5%的經濟結構不利於製造業發展;其五,製造業發展的基礎設施也難以配套。

中國的復工復產進度良好。(中新社)

黃奇帆援引摩根士丹利的報告指出,經此一疫,歐美經濟估計需要兩年以上才能恢復元氣,跨國企業未來一段時間的重中之重是保留現金、減少投資,而非搬遷產業鏈帶來新的資本開支。中國在疫情之下展現出高效的管理能力,加上中國製造業產業鏈集群無可替代的優勢,使得這次危機之後,中美貿易摩擦以來出現的產業鏈搬遷的苗頭反而出現了明顯的放緩趨勢。

中國製造業需揚長避短 把握產業鏈重構的機遇

黃奇帆表示,中國本土具有超大的市場規模,近幾十年在中國投資的外資企業70​​%以上的產品是在中國市場銷售的,這些企業更不會遷出中國。他指出,中國製造業需要揚長避短,把握住全球產業鏈重構過程中的機遇。

其一,中國要健全產業鏈,補齊短板,擁有產業鏈集群是中國製造業的殺手鐧,但要警惕在關鍵核心環節被人「一劍封喉」;其二,啟動國內經濟循環,鼓勵出口型企業轉向內銷,他建議對出口轉內銷的產品應視同出口,不收增值稅,或同樣享受出口退稅的優惠;其三,鼓勵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用新技術開發國內市場。

黃奇帆指,10年以後,1/3的貿易量會通過跨境電商來完成,要增強中國跨境電商平台服務不同國家市場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能力。(資料圖片)

其四,發揮跨境電商作用,10年以後,1/3的貿易量會通過跨境電商來完成,要增強中國跨境電商平台服務不同國家市場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能力;其五,努力擴大進口貿易總額,實現進出口平衡發展,他建議通過降低關稅,把2.1萬億美元的進口逐漸上升到2.6萬億,成為世界第一大進口國,從而減少貿易摩擦,並在商品定價權與人民幣貿易清算中掌握主動。

黃奇帆認為,在全球產業鏈重構過程中,市場是王牌,產業鏈是王牌中的王牌,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的營商環境是一個基本牌,核心技術補齊短板是關鍵牌,深化改革開放是中國永遠的底牌。

黃奇帆指,中國必須打好這五張牌,這不僅能促進中國經濟發展,還能用實際行動回應西方政客的外資撤資論,逆全球化等言論,中國也一定會突破技術封鎖,補齊產業鏈短板,將中國製造的產業鏈集群打造成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產業鏈集群。

(《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