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近思錄:「吹喇叭」的國社記者
五百多年前中國明朝中葉的正德年間,散曲家王磐感於當朝宦官當政對民眾的壓迫疾苦,寫下一首《朝天子.詠喇叭》:
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裏去辨甚麼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這首小令以喇叭隱喻當時的中官,隱晦表達當權者扶植利用這些「傳話者」充當耳目、彈壓民眾使得社會矛盾日益激化。文章作者之所以選用喇叭這一樂器,是因為其可以吹奏的曲子都很簡單,但音量特別大,能蓋過一切。遂喇叭也被喻為一種傳遞官威的象徵。然而,他們的「遭遇」卻是值得同情的,要為上面辦好差事,其實難免要背負罵名,所謂的「惡」大多隻是搖尾乞憐的自存自保罷了(當然歷史上少不了幾個仗勢凌人的)。
如今,這一人群早已消失在歷史長河,不復存在,但是但凡一個政權,對「喇叭」的需求反而是不可或缺的,身處一個輿論喧囂的時代,其作用甚至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近日,中國最大官方通訊社《新華社》湖北分社記者廖君成為中國全國爭議的焦點。這位女記者雖然在3月8日國際婦女節期間被官方嘉許為「戰疫巾幗奮鬥者」,卻遭到其同行乃至更多的民間輿論討伐和奚落。
在官方表彰6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立下戰功的女性舉行的會議上,廖君作為中國新聞行業的女性優秀代表獲得表彰,官媒《人民網》直播其在表彰大會上的慷慨陳詞,中共機關報《光明日報》以「向你致敬!逆流而上的女記者」專版報道其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勤奮工作。
在官方體系為廖君榮耀加身的同時,自稱曾先後供職於新華社黑龍江分社、廣東分社的「大社老記」顧萬明在中國主流網站發出一篇《廖君,「大社老記」告訴你:新華社記者不是這樣當的》。
「在疫情以來的表現,基本上辜負了記者的職責,沒有給新華社的牌子增光添彩。可是你仍然獲得了『疫情防控一線的巾幗奮鬥者』嘉獎,3月8日,還在湖北武漢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出了風頭,你說『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我們一直堅持着,要用手中的筆去戰鬥到底』。這話與你的有關疫情的報道不相稱。這只是部門認可了你,而人民憑你的表現是不會認可你的。既然你前期在以上兩個關鍵問題上報道錯了,成為壓垮駱駝的稻草之一,你如果有一點良心,就應該拒絕領獎、發言的。否則人們就會說你是『踩着別人的鮮血走上領獎台的』啊。」
該篇文章在中國新聞從業者間引發巨大的反響,他們紛紛表示「英雄所見略同」,並一致達成「瞧不起」廖君的共識,對她側目而視。
無論對廖君的發難是基於同行相輕的情緒還是本着新聞職業道德的要求,在中國網絡上,高產、本分的國社記者廖君之所以引起如此大反感,官方與民間評價之所以出現如此之大的差異,實源於其三篇至關重要的爭議報道。
的確,正如中國官方所披露,這是一位不辭勞苦,勤奮高產的新聞工作者。
「她奮戰在抗疫報道一線,『5+2』『白加黑』成為這段時間工作常態。從去年12月30日至今,共採寫各類公開稿件500多篇,參考報道90多篇。採訪、在辦公室加班到半夜兩三點是常事。她多次深入醫院、社區等一線採訪。近距離採訪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教授王廣發,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副院長黃朝林等。多次到火神山醫院、武昌醫院等定點收治醫院,採訪毛青、劉智明同事等大批醫護人員。」
然而,這並不能掩飾其報道「李文亮等8名醫生造謠」第一人的身份。她曾在2019年12月31日報道《實地探訪華南海鮮市場店鋪多數正常營業》,2020年1月1日報道《8人因網上散布武漢病毒性肺炎不實信息被依法處理》,1月3日報道《病毒未發現明顯人傳人證據》,正是這3篇重量級報道在後續疫情發展期間被一一「打臉」。華南海鮮市場確為重要疫情源頭(即便無法確定是否最初源頭),李文亮等人的「吹哨人」而不是造謠者身份被朝野承認,而「人傳人」也在1月20日由權威專家鍾南山親口確認。
當然,廖君只是一名記者,所謂記者乃是記錄而非做出判斷。人們無法苛責廖君發出的每次報道都是最終定論,那不是記者的職責,她也做不到。但同時,誰也無法苛責民眾對其身份抱持的懷疑態度,至今仍然耿耿於懷。正如其同行所質疑的那樣,身在抗疫一線,即使在當時因為各種因素不能以記者的責任感對當時的防疫信息作出監督,為何在事後還能如此坦然並心安理得的接受表彰。
輿論再有憤怒,廖君也罪不至死。她接受的表彰是官方授予,作為一名官方記者,她只是像更多同行履行了自己的職責,完成了組織和自己角色所賦予的使命,她似乎也沒有理由拒絕組織的肯定。退一步說,她就是為了名利,那又如何,在中共的宣傳體制之下,廖君難道不是一個出色的宣傳者嗎?
其實中國輿論中不乏明白者,有自稱認識廖君的一位媒體從業者點明「有些機構從來就不是真正做新聞的機構,希望他們總是做新聞,那是妄想。」
確實如此,作為龐大中宣體系之下的一個通訊社,新華社的萬千員工或許有身懷職業新聞理想者,可自然也不乏庸庸碌碌,得過且過之人。而更多的人,不過混口飯吃,在強大的體制機制之下,跟着現有的運轉節奏快速運轉起來罷了。
更何況,就像李文亮終究只是「怯懦」到只想竊竊私語保護身邊人那樣,廖君終究只是個普通的新華社記者,其報道方向都是在內部經過嚴格的審核把關之後確定的,其報道內容不過是根據官方消息進行傳遞,甚至由她署名的新聞稿件或許都不是有她本人親自採寫,而是通訊員供稿。無論是上述的三篇報道,還是其他新聞稿件,那些不過是差遣之事。她不過是整個輿論宣傳系統中的一環,廖君不參與,也會由其他記者報道。正如中國網民所言,沒有廖君,也會有王君、李君、張君……
這些為廖君寬懷的話無論是抱着同情還是同為體制內人士的感同身受,其言外之意並不反智。換句話說,吹哨子的李文亮、艾芬能得到輿論的尊崇,那麼吹喇叭的廖君又如何不能得到官方的獎勵。他們都是兩個不同體系下的成功者。
再回到3月8日廖君在那場表彰大會上得發言,「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們一直堅持着,我們要用手中的筆和鏡頭為武器,向世界大聲講述戰役的中國故事、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這是我們的初心,也是我們的使命。」多麼政治正確的一段精彩發言,無論是肺腑之言還是官樣文章,其實對廖君不宜過度苛責。畢竟,誰又不是廖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