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系列訪談三】不走老路邪路  「中國特色」亟需與時俱進

撰文:戴侖 泉野
出版:更新:

前不久結束的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雖然從制度層面給出了事無鉅細的說明,也呼應六年前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兩年前的十九大報告之內容,重申了兩個百年的藍圖,但外界對於中國未來究竟會走什麼樣的道路,即將滿百年的中共可否真的實現長期執政,中國的現代化對社會主義又意味着什麼,一直以來並沒有清晰的答案。

圍繞四中全會以及外界對於中共、中國和社會主義的諸多疑惑,「香港01」專訪了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黨導立憲制」的提出者柯華慶。在柯華慶看來,四中全會等於回答了外界的疑惑,也給了那些持觀望態度的人明確的答案,因為社會主義的方向是確定了的,這條路是毫無疑問的。而在走這條路的過程中,將中國共產黨定位為馬克思主義領導黨是解決社會主義理論的根本。

本文為系列訪談第三篇(共三篇),轉自《多維CN》052期(2019年12月刊),瀏覽更多文章:【多維CN/TW頻道】

系列訪談一:四中全會紅頭文件背後 習近平一錘定音

系列訪談二:從革命黨到領導黨 習近平眼中的重大政治問題

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為中國第五個現代化確定了中遠期目標。(新華社)

01: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中提到「到本世紀中葉的時候,我們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要充分展現出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蘇聯時期的社會主義相比的話,普遍性、特殊性、優越性分別在哪裏?

柯華慶:在我看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就是一面不夠自信的旗幟。最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1981年左右提出的,因為那個時候蘇聯是「老大哥」,而中國搞的跟蘇聯不同,別人就質疑中國搞的不是社會主義。

01:中國和蘇聯曾互相指責對方「修正主義」。

柯華慶:對,所以「中國特色」是給自己的一道護身符。但現在中國已經是社會主義的龍頭老大,還說自己特色?讓其他社會主義「小兄弟」怎麼學?中共十九大已經開了一個口子,表示中國的經驗可以給其他國家提供借鑑,但你還說自己「特色」,讓別人怎麼學?哪個國家沒有特色?!

01:直接把自己有「特色」說出來,不也是一種實事求是嗎?

柯華慶:別的國家沒有特色嗎,區別總是會有的,但中國首先是社會主義國家。現在中共理論一直困在鄧小平時代的「中國特色」裏面,那個時候「中國特色」就是個護身符,是一個什麼都可以裝的框框。現在還舉着這個旗幟,要走向哪裏?

新時代理論必須將社會主義價值和制度說清楚,需要學理的建構,不僅僅需要「講好中國故事「,更需要」講好社會主義故事「。對蘇聯解體、東歐劇變需要有平常心,資本主義革命不也被複闢過嗎?社會主義是比資本主義更民主更自由的社會,代表了人類發展的方向。

中共近些年來越來越注重對外講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華社)

01:強調自身的「特色」也是一種現實考量,十九大報告說的很明確了,中國只是提供了選擇和可能性,其他國家用不用,以及怎麼用,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中國不會強加,也不會輸出,畢竟這還是「中國特色」。

柯華慶:你說的這些我也考慮過,但是作為政治觀念來講,不用「中國特色」這個詞更好。「現代社會主主義「也沒有必然包含號召其他國家來向中國學習的意思。

我想說的重點不在於會不會被別人誤會要當帶頭大哥,而是理論一直困在」中國特色「中不可能突破。在理論構建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個說法就是自相矛盾的——理論都具有普遍性,至少要能解釋兩個以上的現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就相當於告訴別人,除了我自己,再沒有可以適用的地方。中國怎麼與其他國家交流?怎麼可能在國際上有話語權?我着急的是這個問題。

01:《決定》中關於文化的部分也頗受外界關注。「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根植中國大地,具有深厚的中國文化根基。」文中一開始就先提及文化根基。今年3月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中也提出,「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黨帶領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國學者甘陽也曾提出過「通三統」的類似說法。您怎麼解讀四中全會對於文化部分的表述?

柯華慶:各種講話要注意看它所處的場合,比如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紀念大會上,他講的可能更多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我相信在思政課的問題上,他更多講的是社會主義文化。

你會發現習近平在毛澤東的誕辰130周年的講話裏面,毛派都聽着很高興;在紀念鄧小平活動的講話裏面,鄧派也很高興。這就是民主,他希望儘可能多的包容,把不同群體都包括進來,特別是文化這種東西本來就比較虛,更要儘量都包容進來。

當今中國社會的核心文化肯定是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是經過了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之後才出現,所以前面的好東西毫無疑問需要吸收進來,傳統文化中優秀的部分肯定要吸收,資本主義裏面的優秀文化當然也要吸收,資本主義本身也是一種文明,資本主義主張的自由、民主、法治等價值,社會主義不但要吸收,還要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