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選舉】對話劉兆佳:泛民陣營贏得區議會或有助於平息暴力

撰文:戴侖
出版:更新:

在反修例風波持續發酵的背景下,剛剛結束的香港區議會選舉,泛民陣營壓倒性的獲得385個席位,建制派僅獲59席;在18個區的區議會中,泛民陣營在17個區獲得過半席位,建制派則有多位「明星」落選。泛民與建制雙方都將此次選舉視為一次「反政府」與「反暴力」的公投,而官媒在報道通稿中對於選舉結果隻字未提,可見建制派的大敗對於內地官方帶來的巨大心理衝擊。
針對此次香港區議會選舉,《香港01》採訪了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榮休講座教授、中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劉兆佳表示,今年的區議會選舉反映出的民情民意對港府與中央政府很不利,但香港政治的權力結構並沒有太大改變。而反對派在取得區議會這個新的鬥爭平台後,有助於平息街頭暴力。

泛民在香港區議會選舉中的壓倒性勝利引發了輿論關注。圖為香港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馮驊(中)11月24日在投票站外發表講話。(AP)

01:在反修例風波仍在發酵、暴力示威仍未止息的背景下,香港18個區的區議會選舉,結果最終呈現出17:1的結果。這樣一邊倒的結果讓你意外嗎?

劉兆佳:在目前的政治氛圍下,建制派因為與政府關係密切,很多人在選前就知道選情不容樂觀。

這個結果要從兩個角度來看:

從得票率的角度看,反對派與建制派相差並不太遠,建制派拿到大約45%的選票,反對派拿到55%左右。假如用比例代表制,建制派可以拿到45%的議席。但是現在區議會選舉用的是單議席單票制,這種情況下,反對派候選人在某一個選區只要拿到比建制派多一點點的選票,就可以拿到這個選區的議席。在上一屆區議會選舉中,建制派其實也是隻拿了比50%多一點的選票,但是拿下292個議席,民主派拿了120個。

所以這次建制派只拿下59個議席,並不能說明選民已經拋棄了建制派。造成這樣的局面,主要是這次投票中新增加了兩個群體支持反對派,即年輕人和中產階級(很多中產階級是從來不出來投票的)。這些人出來投票主要是表達對於政府的不滿,並把不滿情緒投射到建制派候選人身上。

所以這次區議會選舉與2003年的情況一模一樣,2003年因為第23條立法引發大規模遊行示威,政治氛圍對於建制派的選情很不利,導致建制派大敗。雙方取得議席數的巨大落差,其實是選舉制度造成的。

從另一個角度看來,這次區議會選舉過後,香港的政治格局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反對派並沒有拿到管制權力,也沒有影響到立法會中建制派主導的局面。區議會本身是一個諮詢機構,可以反映社會上的民情民意,權力很小。當然,目前香港的民情民意對於港府、建制派乃至中央政府都很不利,但從整個香港的權力結構來看,並沒有因為這次區議會選舉而產生太大的改變。

01:香港的權力結構雖然沒變,但這次區議會選舉一邊倒的結果是否會對2020年的立法會選舉以及2021年的特首選舉產生影響?

劉兆佳:現在還說不到那麼遠。目前反對派處於亢奮狀態,把這次區議會選舉的勝利看成是香港人對他們的認可,希望利用這個機會對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施加更大的政治壓力。

反對派現在多了一個區議會的平台,會更有信心、更有能力的利用這個平台來進行政治鬥爭,同時也可以較小程度的利用立法會平台來進行聯動,將立法會、區議會、街頭等幾個平台聯合起來,向港府和中央政府施加壓力,以此來試圖達成他們「雙普選」的訴求。

不過我認為,即便這次反對派已經在區議會選舉中取得勝利,但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不可能滿足他們的訴求,反對派還不具備那樣的能量。只能說,香港未來的政治鬥爭會更加激烈,只不過更多不是用暴力來推動,暴力行為現在已經到了「有時而窮」的階段,很難再繼續下去,會有越來越多的反對派和市民反對用暴力來進行鬥爭。

01:所以你認為泛民陣營在此次區議會選舉中大勝,有助於街頭暴力的平息?

劉兆佳:會有一些幫助。反對派有了新的(政治鬥爭)平台,暴力鬥爭的重要性會因此下降。

本次香港區議會選舉的投票率創歷史新高。(Reuters)

劉兆佳:另一方面,其實包括反對派在內,現在很多港人已經對暴力非常厭惡了,暴力抗爭已經越來越得不到社會的認同與支持。何況暴力行為受到警方壓制的力度越來越大,從事暴力行為要付出的代價會越來越大。

所以我認為今後暴力行為將逐漸減少,暴力將不再是(反對派)政治鬥爭的主要手段。近半年來的暴力示威已經給香港老百姓帶來很大的痛苦,相當多的反對派人士已經不贊成將暴力作為政治鬥爭的工具,因為造成的負面效果太大,容易引起社會反彈。

當然,暴力鬥爭的勢頭會逐漸下去,但政治鬥爭還會更加激烈,而且短時間內難以結束,因為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的決定中已經表明了,處理香港的亂局,要更加主動、積極的運用中央政府的權力,加強中央政府對香港政府的領導,加強對國家安全的保護,確保全面、正確地貫徹「一國兩制」。

所以未來反對派很可能會與中央政府之間產生新的碰撞、新的摩擦。但這些摩擦不會阻止中央政府去做它認為需要去做的事情,中央政府不會讓區議會選舉的結果影響自身決定,也不會屈從於抗議者的要求。

01:剛才你提到此次區議會選舉很像是2003年的翻版,但是有觀點認為,這次區議會選舉與2003年的情況完全不同,儘管同樣是建制派大敗,2003年的區議會選舉可以看作是香港迴歸後民意在不同政治陣營之間搖擺,但今年的區議會選舉帶有某種程度的「社會造反」的意味,反對派塑造「主流民意」的能力非常強,出現了這麼多起極端暴力事件,仍然能讓主流民意支持他們。

劉兆佳:如果要找不一樣的地方,今年與2003年當然有不一樣的地方,首先就是外部勢力介入的問題。2003年,美國和其它西方國家,以及台灣,都沒有以高調姿態插手香港事務,更沒有鼓勵甚至保護反對派參政者。

其次,2003年時也沒有暴力行為,只是用大規模遊行來表達對第23條立法的不滿、對特區政府的不滿。

為什麼今年出現了那麼多暴力事件,這次還會有那麼多人把票投給反對派?其實近幾個月暴力行為已經引起了很多港人的擔憂,並且民眾中也逐漸出現了反對暴力的傾向,但只能說這還不足以改變香港人對於特區政府的不滿。同時,警察的鎮暴行動也引發了某些人的不滿。這些不滿情緒拖慢了民意的改變速度

雖然民意的改變正在發生當中,但還處於變化的初級階段。選民去投票給反對派,並不代表他們支持反對派,很多反對派候選人實際上選民都不認識,(這些候選人)都是剛剛出來參與到政治活動當中,是所謂的「政治素人」。市民更多是為了「懲罰」建制派,而去把票投給反對派。所以說,這種情況和2003年的情況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