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無法根治好困擾?醫生破解3大常見迷思

撰文:Heho健康
出版:更新:

台灣35歲的王小姐在婚後異位性皮膚炎(濕疹)開始發作,除搔癢難耐影響睡眠品質外,還需要忍受他人異樣的眼光及過度關切,外出上班或活動都需要靠濃妝遮住,即便大熱天,也是從頭到腳包得密不透風,也因此常被同事詢問是否遭受家暴,生活不堪其擾。

全台灣有超過200萬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除發作時患部搔癢難耐外,反覆發作的特性,加上影響到外表、社交與人際關係,更讓許多患者頭疼不已,台灣雙和醫院皮膚科主任鄒嘉倫醫師也分享關於異味性皮膚炎的三大迷思,一一破解。

異位性皮膚炎無法根治?只要不癢就可以停止用藥?(按圖👇👇👇)

+7

迷思一:異位性皮膚炎無法根治?

台灣鄒嘉倫醫師表示,千萬別因為異位性皮膚炎無法根治就放棄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的慢性發炎疾病,主要是由先天性免疫調節異常及表皮內在調控失調所引起,目前並無法根治,但若能以正確的心態及照護方式,加上規律就醫與用藥,是能夠有效控制病情,病友或照顧者們別灰心。

台灣鄒嘉倫醫師建議,在病情穩定期時,可多注意皮膚保濕,同時也要避免生活中的刺激物與過敏原,而發作時,可先考慮口服藥物或是外用的類固醇、抗生素、抗黴菌劑及抗組織胺等止癢藥膏,若病灶侵犯面積甚廣、皮膚發炎嚴重時,可考慮加上照光治療,或是傳統的口服免疫調節劑,以及較新的生物製劑或小分子抑制劑。

相關文章:濕疹|日日飲奶茶奶油包濕疹惡化!濕敷止痕4步忌高糖高脂戒蛋糕👇👇👇

+3

迷思二:只要不癢就可以停止用藥?

台灣鄒嘉倫醫師指出,在病情趨於穩定時,在患部上給予間歇性治療是控制病情的關鍵,像是塗抹局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或外用PDE-4抑制劑等,頻率至少每周兩次,且維持一至三個月。

因為有些病灶發炎會在表皮底下,從外觀看不出來,曾有患者覺得已經發炎狀況已經好轉就停止用藥,幾天後復發反而更嚴重,長久下來因無法有效控制病情,對治療也就心灰意冷。

相關文章:濕疹|症狀不只發癢紅腫起疹!8種常見濕疹類型 教你4妙招改善👇👇👇

+12

迷思三:新藥能一勞永逸嗎?有副作用嗎?

隨著醫療技術日新月異,許多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的新藥陸續問世,像是已納入台灣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或近期推出的小分子抑制劑,這兩種藥物都是從發炎機轉上進行抑制的藥物,不過台灣鄒嘉倫醫師提醒,還是得秉持基本照護原則,加強保濕、避免過敏原及刺激物,治標也治本。

其中,生物製劑可以準確地抑制會引發第二型發炎反應的核心發炎因子介白素IL-4、介白素IL-13,改善皮膚搔癢及發炎症狀,且回復健康肌膚,相較於傳統口服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的療效佳、安全性高、副作用低,且不用定期抽血監測肝腎功能。

台灣鄒嘉倫醫師補充,目前台灣健保給付對象為12歲以上的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需嚴重發作並經照光治療及兩種傳統口服免疫調節劑治療,仍無效之患者才有機會申請。

▼同場加映:衣、食、住、行濕疹貼士(按圖了解👇👇👇):

+38

相關文章:【濕疹】轉季發作又紅又痕  一文看清對付濕疹12個最實用貼士

另一種則是新一代小分子抑制劑(JAK-inhibitor),該口服藥亦能有效治療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快速止癢及抑制皮膚發炎,但在用藥前與治療期間須做風險評估及定期血液監測,目前為自費項目。

而除新藥外,用藥疑慮與副作用也是病友們常關心的事情,像是擔心長期服用類固醇、或免役抑制劑可能會影響孩童發育,或是塗抹過多類固醇藥膏會讓皮膚變薄、萎縮等副作用,台灣鄒嘉倫醫師指出,依每個人狀況不同,療程也有所不同,除規律用藥外,建議患者可多與醫師諮詢及討論,若有不適狀況發生,應立即停止用藥。

延伸閱讀:

異位性皮膚炎怎麼降低發作?醫師曝撇步:洗澡後擦乳液最能含水

【本文獲「Heho健康」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