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穴位】濕疹鼻敏感秋天常發作 6個紓緩穴位按壓按摩咪搞錯

撰文:醫護隨筆
出版:更新:

天氣變,轉季容易着涼,頭痛、鼻敏感、關節痛等發作,紓緩不適,不妨一試按摩手部穴位。中醫角度,穴位治療對身體大有裨益。最易觸及的雙手,是不少重要穴位的所在。註冊中醫師連婉倫介紹六大手部穴位及正確的按摩方法,讓大家紓緩秋季常出現的問題。
撰文:健福堂註冊中醫師連婉倫

秋冬季是感冒咳嗽、鼻敏感、皮膚病、高血壓、中風、痛症等發作的高峰期,應如何保養和預防呢?

其實在我們的雙手上,分佈了六條重要的經絡,沿著經絡循行而上,可找到針對各種病症的「特效穴」,用於治療和保健養生。

人的雙手其實分佈了不少重要經脈、穴位,適當地按壓或熱敷可以養生。(Mat Reding/unsplash)

接下來介紹幾個手部穴位及按壓方法,對秋冬常見的疾病有相當不錯的治療功效!

1.合谷:改善鼻敏感、身體痛症

按圖了解合谷穴的位置及功用:

位置:位於手背虎口處,第二掌骨中點,向食指骨側按壓酸脹處

功效:有助宣肺理氣、疏調陽明經氣,它雖不是肺經上的穴位,但手部的陽明經(經脈之一)會行經鼻旁,且和肺經(經脈之一)相表裡,按摩能對鼻敏感有舒緩效果;另亦有助改善冠狀動脈的血液循環,對血壓有雙向調節作用,適合低血壓人群,更是各種痛症的止痛效穴

治療方法:以穴位按壓為主,如手部關節疼痛亦可熱敷或浸泡

2.神門:改善高血壓、失眠

按圖了解神門穴的位置及功用:

位置:手腕橫紋處,從小指延伸下來,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處

功效:有助補益心氣、養心安神,可治療高血壓和其引發的心悸、失眠、健忘等

治療方法:穴位按摩、按壓或艾灸

3.偏歷:預防中風和面部神經麻痺

按圖了解偏歷穴的位置及功用:

位置:兩手虎口垂直交叉,中指端落於前臂背面處有一凹陷處

功效:秋冬按摩此穴可收斂陽氣、明目聰耳、通經活絡,有助預防中風和面部神經麻痺等問題

治療方法:穴位按摩或按壓、艾灸

4.勞宮:緩解心煩氣躁

按圖了解勞宮穴的位置及功用:

位置:位於手掌,握拳曲指時,中指尖對準的地方

功效:有助開竅醒神,熄肝風、涼心血,可緩解心煩氣躁、苦悶不樂

治療方法:穴位按摩或按壓

5.列缺:通鼻止咳、改善頭頸痛症

按圖了解列缺穴的位置及功用:

位置:將兩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按在橈骨莖突上,指尖下的淺凹陷處

功效:有助宣肺理氣、止咳平喘,藉宣散肺氣,能達通鼻竅之效,也可緩解感冒引起的咳嗽;另有說「頭項尋列缺」,意指頭痛、頸痛、牙痛等頭面部的不適皆可透過此穴改善

治療方法:穴位按摩或按壓、艾灸

6.陽池:主治腕部疼痛、手掌濕疹

按圖了解陽池穴的位置及功用:

位置:手腕背部的橫紋上,手指伸肌腱的尺側凹陷處

功效:能調三焦經氣血,主治腕部疼痛、手掌濕疹、喉乾、四肢冰冷等問題

治療方法:穴位按摩或按壓、艾灸、熱敷、浸泡

許多人雙手一到冬天就像「雪條」般冰凍,適當的穴位治療就有助改善這情況。(Valeriy Borzov/unsplash)

按摩和按壓的分別?

穴位按摩、按壓分不清楚?以下詳細說明兩種方法有什麼分別!

按摩法:以拇指點按於穴位上,用適中力度旋轉按揉,或作一緊一鬆的按壓,頻率約為2秒一次,微覺酸痛為度。一般按揉3至5分鐘即可,但要小心避免拉扯筋肉,並避開傷口處

按壓法:以拇指按壓本穴,按壓力量需要較強,每次約按壓30秒,連續按壓5次以上;或可握空拳,以拳頭下緣肌肉敲打本穴數分鐘,最好達致出現酸、麻、脹感。要注意避免按壓時間過長,每側按摩3分鐘即可

中醫穴位治療的方法甚多,除了一般用手按外,亦可以利用藥湯採取「溫通法」。(資料圖片)

「溫通法」結合穴位治療

中醫施以穴位治療時,慣用手法除了徒手按壓外,還可使用「溫通法」,包括艾灸、熱敷、浸泡。善用溫通浸泡手部來溫通經絡,有效達至得溫使氣血循環,氣血輸送營養精微充營指節筋肉,再配合按摩手部和拉伸動作,增強其禦外抗寒的能力。

艾灸:選擇粗細與所灸位置大小配合的艾條,點燃後應與穴位保持一定距離,以皮膚感暖即可,期間注意小心灰燼的掉落,過程亦應在通風處進行。每天可灸1至2次,每次20至30分鐘以內,感避免艾灸時間過長

熱敷:把藥包或毛巾泡於已煮的藥湯中,取出時去除多餘的藥湯水,待溫後用於穴位上,變涼則再重覆放回藥湯中加熱。每天可重複2至3次,每次15至30分鐘以內,注意避免藥包過熱或時間過長

浸泡:把煮好的藥湯倒於盆中,待溫後把雙手放進湯藥中,變涼後重覆加熱藥湯,再倒出使用。每天可重複2至3次,每次15至30分鐘以內,切忌藥湯過熱或浸泡時間過長

針對某些秋冬常發病症,介紹幾款可用的手部中藥熱敷和浸泡方予大家參考,但要注意孕婦及皮膚易過敏人士皆不宜使用(按圖):

+11

最後,秋冬宜養,除了針對不同問題施以穴位治療外,亦應多注重日常保養。本文主要談「手」,手部保養可參考以下數點(按圖):

+1

希望文章可以令大家對穴位有更多了解,如有需要,可以使用簡單且方便的手法預防或紓緩疾病,不過若有任何疑問,都應請教註冊中醫師。

健福堂註冊中醫師連婉倫(撰稿人授權提供)

相關文章:【冬天保暖】體質「虛」易受寒邪侵襲 溫熱及補血食物可驅寒補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