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少梅中學與浸大辦多媒體故事APL 教組織思考、學生可赴韓交流
資訊科技幾乎無處不在,數碼技能已經成為必須。葵涌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因應數碼趨勢,推出「未來校園」概念,預計10年後未來科技發展趨勢,及早裝備學生將會需要的數碼技能,並於去年引入「雲計算」課程及「多媒體故事」高中應用學習課程(APL),幫助發掘學生潛能。
多媒體故事課程助組織思考 學生可赴韓國交流
「多媒體故事」高中應用學習課程由浸會大學主辦,學生將會在中四及中五的兩個學年內修畢180小時課程,現時兩個年級共有約50名學生修讀課程。課程會由浸會大學派出攝影師、導演和美術指導等業界人士到校,教導學生使用不同媒體說故事,包括影相、畫畫、拍片和文字,而且理論和實踐並行,令學生掌握概念和組織思考,繼而應用在行業上。由於課程獲得資助,同時會有一位學校老師出席課堂,提供教學建議。除了課堂和繳交報告之外,課程亦有其他活動,例如學生今年有機會到韓國的多媒體公司交流,平時可以參加學習營和參觀企業,浸大亦會安排其他業界人士和學生分享,讓學生及早了解業界運作。
課程負責老師黃家樂說,課程另一特色是只要學生在文憑試中取得5科合格,當中包括中文、英文、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及「多故體故事」應用學習科,就會獲得浸大高級文憑課程有條件取錄。參加課程的中五生葉智成表示,自己本身喜歡繪畫、攝影和剪片,從課程中學到如何將自己想法表現出來,與其他人引起共鳴,例如在圖片中加上文字。日後升學就業方面,他希望可以成為插畫師或從事廣告繪圖。
雲計算課程達資歷架構第三級 教授相關基礎知識
至於「雲計算」課程,負責老師梁志欣交代細節,指出,在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主要捐助的「Seed Foundation」資助下,學生可獲免費上堂,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同樣派出導師來到學校,向學生講解雲計算基礎知識、中央雲如何儲存資料等,課程亦會有不同活動,例如安排學生前往M+博物館和南豐紗廠展覽,包括了解鞋子設計上如何運用到人工智能,亦有同學正進行實習面試,另有公司探訪、比賽和行業領袖分享會等活動,同學只要完成90小時合共三期的課程,就能獲得資歷架構第三級的證書,目前有12位學生已經完成第二期課程。
完成第二期課程的中四生林俊彥表示,一般中學標準課程甚少講解「雲計算」,所以課程有趣實用,日後想升讀和電腦或工程有關的學科,甚至希望畢業後可以創業,抑或進入大公司從事人工智能工作。
校長支持學生發展數碼潛能
校長李建文指世界發展急速,學校以6年中學和2至4年的大專生涯計算,為學生裝備預計10年後需要用到的數瑪技能。他以「多媒體故事」課程為例,以前的人會用紙筆說故事,但現在則可以透過音樂、聲音、影像、動畫,以及其他網絡媒介,「將所思所想、所感受表達出來」,學生具備數碼表達能力,未來亦可以用於各行各業;至於「雲計算」課程,他則強調日常生活有不少範疇都與之有關,包括智能電話、社交媒體、應用程式,需求只會愈來愈大,「如果學生掌握雲端運算的能力,幫助到他們將來發展」,加上雲計算切合年青人興趣,轉化成為技能就會事半功倍。
除了技能之外,李校長強調課程培養學生正確數碼資訊素養,善用多媒體媒介說出真相,切勿濫用大數據,要有一個正確使用數據的觀念,希望「學生明白真確性和誠信」。他亦指,引入課程初時,家長並非完全理解,但他們從學生口中得知學校正在裝備學生進入未來世界,令家長們都認同和欣賞學校提供的創新課程,以及比傳統學校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