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筆記|家校同心,讓內地來港生發光—細說「家珍」
文: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元朗信義中學尹浩然校長
「天下一家,共同勉勵成長」「筷子文化—家校同心扶持子女」
內地來港生遠道來港學習,既有盼望,也有困阻。然而憑著一如獅子山下精神的堅毅意志,他們能成就非凡的夢想。芸芸信義人當中,來自浙江的鄭家珍同學在元朗信義家校同心的愛惜下,正不斷成長發光。就讓我與讀者們,細說「家珍」。
孟母三遷,追尋理想學校
浙江向以「敢為人先」為文化內核,家珍一家來自浙江溫州,想也有此傳承。家珍由溫州轉至深圳,再由深圳來港,在中三插班入讀元朗信義,巧如古時孟母三遷。三遷因由,只為父母為這溫州小姑娘追尋更理想的教育。香港教育有其獨有優勢:既重普通話也重英語教學、既重國民素養也重國際視野,既重學業成績更重多元成長。她們深深被入學簡介會中所提的「正心修身」及「優越有愛」信念所感動,即使跨境求學也不怕艱辛。正正是她們對學校教育的期許與認同,讓一家全心信任學校,家校宛如一雙「同一長度,同一力度」的筷子,支持家珍成長。
以成為有國民底氣的國際人才為傲
家珍甫入信義,即獲邀加入校內國際文化交流委員會的Global Project(環球專研),利用人工智能,打破中港日語言界限,與三地學生交流。「看到科技可協助國際共融,感到不可思議!能藉此互相欣賞各國獨特之美,建立連繫,讓我也能放眼世界。」 除Global Project外,家珍也樂於與交換生—Amara(西班牙)、Fernando Barrera(委內瑞拉)及Luis Moreno(意大利)交流分享,更輸出傳統文化與價值,也享受學習Chatgpt及Digital Twins在提升學生領袖宣傳的奇妙成果。不過,更令家珍感動的,是學校發展國際化的同時,也堅持我國文化的底氣。每年中華文化周、國旗下的講話,甚至社會服務等,都讓她更深明仁愛、堅毅與孝親的重要性。例如她透過社會服務,深明老友記真正需要的不是物質,而是真心的陪伴;在充滿愛與關懷的家庭中成長,與家人互相分享與分擔,也成為她堅毅前行的最強後盾。這些傳統價值,成為未來國際社會中發展的家珍而言,是不或缺的。「一個人假若無根,即使通曉世界,又如何?」
家校之愛,成就南極之旅
家珍的求學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當學校提名她參加由伙伴教育基金會舉辦的「冰天雪地夢想家—南極遊學交流團」甄選活動時,家珍知道全港競爭相當激烈,最初抱著學習的心態,沒想過最終會入選。雖然基金會已資助一半以上的費用,但仍要付出8萬元,對家珍一家是不少的負擔。「我很想感受別人未必感受到的世界,但不想家人有額外負擔,曾想過放棄這爭取回來的機會。」在南極三人行的成員—吳摯穎與蔡倩昕的鼓勵下,家珍向鄧智荔副校長坦言當中的顧慮。鄧副校長親自與家珍父母分析南極一行的可貴,感動了家珍父母。家珍父母的支持也感動了學校與校友。學校提供免息分期的同時,校友陳榮濂先生也捐助4萬元以圓家珍之夢。對家珍而言,掙扎過程中同學、師長、家人及校友的愛護,是最難能可貴的。「將來長大後,如果我有能力,也要效法他們成為他人的希望。」
成長性思維,以經歷爆發成長
近年社會各界十分重視青少年的精神健康。我在推動樂學的同時,也在開學禮上與學生分享Growth Mindset (成長性思維)的重要。對家珍來說,她從一個內向的小姑娘變成了一個自信、勇敢的少女;多年來堅毅迎難,正是這份成長性思維的印證。「它不斷提醒我不要將錯誤和失敗看得太重,從而否定自己。錯誤就是一個機會,這樣想,人生才可發光。」家珍媽媽目睹女兒的挫折,也感心痛,但信任學校會好好照顧,自己盡力關心女兒已足夠。家珍亦坦言每次經歷都不容易,但師長都十分體諒,回應快速,令她倍感溫暖;所以每次難關過後,她的成長就像「爆發」般有更大的進步。
以愛心信心,讓一代更勝一代
家珍的故事,也許是平凡的,因為她遇到其他內地來港生一樣的困難;但同時也是不平凡的,因為她在愛心、信心及同心下,在成長中閃亮。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有天下一家的勇氣、胸襟與視野,真正尊重學生的差異,感染同事以生命影響生命,與家長同心而行,讓子女發出最大的光芒;如此,一代必更勝一代。
作者簡介: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元朗信義中學 尹浩然校長
香港大學文學士、香港中文大學學位教師教育文憑,香港大學哲學碩士。堅信教育是一門「本於過去,盡在當下,開創未來」的崇高志業,以「優越有愛,關懷求義」為個人發展理念以「成為國際化的津貼中學,培養學生成為有國民底氣的國際人才」為學校發展目標;與學校團隊一起為年青一代作鹽作光,讓一代更勝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