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道中學學生赴希臘出戰STEAM比賽 比賽期間見招拆招學危機處理

撰文:金敏琍
出版:更新:

樂道中學5名中四至中六學生早前組成團隊,於今年9月代表本港遠赴希臘雅典參加第八屆「First Global Challenge」全球挑戰賽,今屆主題是可持續食品生產,參賽隊伍要利用自己設計的機械人運送模擬資源到收集區完成任務。

參賽學生雖然未有贏得獎項,但學習成果相當豐富。學生於參賽過程中多次出現突發情況,例如剛抵埗就發現機械人損毀、機械人於比賽前才發現未能行直線、機械人底盤過低未能上斜等,但學生們臨危不亂,不斷「拆彈」,從中學懂如何處理危機。

70公斤工具箱成「百寶袋」 酒店緊急維修機械人

樂道中學的學生團隊最初懷着興奮心情出戰希臘雅典,但想不到剛飛抵雅典機場就出現首個難題。團隊隊長中四的司徒樂怡說,他們落機後發現參賽機械人「散散哋」,於是立即在酒店進行緊急維修,「可能經歷了超過15小時的長途機,令擺放裝置的舵機鬆脫,幸好我們有兩手準備,大家減少私人行裝,改帶備3個合共重70公斤的『百寶袋』,包括參賽用的機械人及相關工具、維修零件及道具,不單因工具充足解決了問題,更成為世界物資供應站,比賽期間很多國家參賽者都過來借工具,增加學習交流機會。」

經歷了壞機,豈料在進行首場比賽前又發生重大事故。擔任編程部份的中六學生李浩銘表示,參賽機械人是用遊戲機手掣遙控的,比賽前才發現機械人不能行直線,只能以「S」形行走。他們苦無對策之際,一位巴拿馬代表隊成員上前了解問題,一起分析及調整旋轉編碼器邏輯後,最終趕及修正問題。李浩銘稱這次經歷讓他學會了以更全面的角度去思考,特別是在編程邏輯方面。

用英文開會商議策略 學生笑言成就解鎖

「First Global Challenge」全球挑戰賽宣揚「共䊨」概念,參賽隊伍會隨機分成聯盟隊及賽隊。(樂道中學提供)

關關難過關關過,比賽其中一個環節需要機械人上斜坡完成指令,但團隊發現機械人底盤過低,未必能夠上斜,負責國際事務及工程分析部份的中四學生冼振凱立即聯同總工程師中五生羅浩權及隊長司徒樂怡在場地上以2小時改建底盤。惟機械人於改裝後仍未能上斜,於是同學們把握賽前數分鐘開會,向聯盟隊講述情況,經商討後由法國隊用他們的機械人在後方推動港隊的機械人上斜路完成指令,使他們體驗到比賽並非「我贏就要你輸」,而是可以透過合作達到共贏。冼振凱又笑言:「平時在香港都不會主動與外國人溝通,但比賽卻讓我要用英文解釋複雜技術問題,感覺成就解鎖。」

另一團隊成員就讀中四李林遙稱,比賽過程中與接近50個國家代表溝通,不單增加了英語運用機會,更能見識其他國家文化,特別比賽開幕儀式猶如奧運會般,各國及地區代表會穿着特色服飾持旗進場。負責帶隊的樂道中學首席助理校長兼STEAM教育統籌吳冠明補充指,他們於考慮服飾時想到同場的中國隊可能以漢服裝扮進場,而金庸角色對香港人耳熟能詳及具代表性,所以以金庸角色裝扮進場。他續稱,經過這次比賽後,看得到同學不論在科技交流及語文水平方面都有得着,團隊於明年2月參與本地賽若出線後,4月就會出戰美國舉行的「First Tech Challenge」科技挑戰賽。

一支小結他 貫穿中一STEAM教學

樂道中學一直十分注重STEAM教育發展,更加入Religion(宗教)成為學校的一大特色。樂道中學校長王志偉說,學校十分支持學生參加是次比賽,因為比賽過程可以鍛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和解難能力,還能透過與其他學校或國家的交流,增廣見聞,訓練溝通和合作能力。

王校長強調學校除了鼓勵學生參與比賽外,更着重跨學科結合,讓學生實踐中學習。他舉例,學校的中一學生都要親自設計及製作屬於自己的夏威夷小結他,當中需要用到數學、科學、視覺藝術等知識。另外,學校還會加入音樂及宗教元素,在音樂課教學生用小結他彈奏詩歌,在宗教課則講解詩歌背後意義。

他亦感恩在首席助理校長吳冠明與其他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的STREAM教育於過去10年間不斷更新及改進。2009年時於中一至中三級開設每周2節的「普腦課堂」,之後陸續編寫校本課程並加入電腦、軟件程式及編程等課程。2022年起,中一至中三級同學每周有4節STEAM課堂,按不同年級製定跨學科專題式學習,讓學生可以在實踐中學習。

樂道中學校長王志偉表示,學校一直著重STEAM教育,在課程發展及整合上,經歷了10年優化。(金敏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