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選2024︱賴清德頭上懸的兩把利劍

撰文:張鈞凱
出版:更新:

2024台灣總統大選進入最後倒計時,誰也沒料到,1月10日下午全台手機的「衛星警報之亂」,竟會成為大選72小時的爭論話題。正當眾人將矛頭指向民進黨政府藉此製造恐慌、販售「芒果乾」(「亡國感」諧音)之際,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宣稱:「人民有知的權利」。

2024台灣總統大選專頁:賴清德、柯文哲、侯友宜 中美角力下三角戰

賴清德說的沒錯,「人民有知的權利」。但台灣人民需要知道的,不是民進黨選舉炒作的議題,而是經過1月13日投票過後,每個選民所投下的那一票,究竟會為台灣未來命運帶來什麼樣的後果?那一票攸關的不是未來四年、甚至八年,而是攸關台灣何去何從、安身立命的長遠前途。如此關鍵問題,絕對不是「選對的人,走對的路」這類自我吹噓的口號所能輕易帶過。

台灣人們心中所在意的,不外乎兩個重要課題,一是經濟民生發展,也就是温飽問題;二是安全保障,也就是戰爭問題。賴清德的回答是,對於前者,他將延續蔡英文時代的經濟成長果實,「不走回依賴中國的老路」;對於後者,他說「我當總統,兩岸發生戰爭機率最低」。關於這兩個回答,台灣人民真的滿意和接受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否則賴清德就不會選得那麼辛苦,要靠着各種「中國介選」煙霧彈,來化解社會上正在瀰漫的「疑賴」聲音。

民進黨主席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中)1月9日晚結束台灣中南部車掃行程之後,隨即前往南投竹山出席「美德站出來!TEAM TAIWAN 南投!黃金周造勢!」(賴清德競選辦公室提供)

第一把利劍:ECFA是存是廢?

如果賴清德在2024這場「三腳督」選戰中勝出,他首要面臨的,就是《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存廢問題,這也是北京懸在這位自稱「務實台獨工作者」頭上的第一把利劍。

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於去(2023)年12月20日公告,決定中止ECFA早收清單中12項石化產品的關稅減讓,儘管台灣執政黨老神在在,宣稱對台灣影響不大,但業者可是憂心忡忡,疾呼當局應該儘速與大陸談判。然而,被支持者稱為「賴神」的賴清德,選擇的做法卻是在12月28日的電視政見發表會上說:「服貿也好,貨貿也罷,或者是所謂的ECFA,都不是台灣應該要走的路」

為了延續政權命脈的蔡英文,也利用其任內最後一次元旦講話,替賴清德此論背書。她說,「ECFA以現在的規模,經濟效應有限。但是分散風險、布局全球仍是台灣未來產業要走的路,而且是一條對的路,而不是再次走回依賴中國這條路,尤其是,中國不穩定的市場存在着不可測的風險。」

2024年1月1日蔡英文(右)發表任內最後一次元旦談話,賴清德(左)站在其身旁。(台灣總統府)

換言之,年年享受從中國大陸賺取高達千億美元以上的順差,到了選舉關頭,台灣執政黨擺竟出一副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態度,意思就是告訴北京:「要斷ECFA你就斷,我可有可無」。

台灣能承受砸鍋毀籃的代價?

中國大陸當然明白民進黨選舉花招的箇中涵義,故而商務部發言人於1月9日答記者問,強調台方至今非但不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反而搞政治操弄,企圖栽贓甩鍋、回避責任」,進一步宣示「有關部門正依據ECFA相關條款和有關政策法規,研究進一步採取中止ECFA早期收穫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產品關稅減讓等措施。」

蔡英文和賴清德告訴台灣人,雞蛋已經分散風險了,不用擔心名為「中國」的這個籃子對台灣「經濟脅迫」。然而,他們沒說出口的真相,卻是由個別產業來看,石化產業、機械設備產業和紡織產業正是前三大受ECFA影響金額最大者,尤其機械設備甚至仍有高達46%仰賴中國大陸的需求。

2023年8月30日,國台辦主任宋濤(右)在山西運城會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左)一行。宋濤表示,「台灣面臨着和平與戰爭、繁榮與衰退兩條道路、兩種前景的抉擇」。(中國台灣網)

台灣經濟學者杜震華近期撰文分析,台灣對陸方的貿易壁壘不除,那麼ECFA萎縮是遲早的事,而更嚴重的問題是,還可能造成傳統產業大幅外移,惡化產業結構,此乃真正的「國安危機」。誠如杜文所言,台灣倘若因為執政黨「台獨」的意識形態,結果自我砸掉了最大的鍋、毀掉了最大的籃子,社會和民眾真的做好承受這項代價的準備了嗎?

第二把利劍:台獨帶來戰爭風險

與此同時,賴清德不只承繼蔡英文的一面倒「親美」路線,還進而加碼「走進白宮」、「中華民國(憲法)災難」等說法,等於是踩了美國和大陸的雙重紅線。在賴清德高傲態度的背後,意味的卻是對於戰爭風險的天真,把戰爭當作開玩笑,無視烏克蘭與加沙(又譯加薩)人民為台灣「親身示範」何謂生靈塗炭。

可以看到的是,中國大陸雖然加大加快統一的進程,但依舊在做和平統一的號召努力。尤其在大國政治的博弈擂台上,習近平先是於2022年當面向拜登(Joe Biden)表示,「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接着在2023年再邁出一步,向拜登明言:「停止武裝台灣,支持中國和平統一」,「中國終將統一,也必然統一」。

2023年11月15日下午,習近平(左)出席拜登(右)為其舉辦的宴會後,兩人在費羅麗莊園散步交談。期間拜登向記者豎起拇指,表示會談進行得很好。(Reuters)

因此,美方各個重要智庫或期刊,風向開始出現變化,從原來的中美必將一戰,轉變為近期的台灣莫讓北京感受不到和平統一之可能。也就是說,經歷從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時期至今的對華封鎖鬥爭,美方確實有越來越多明理人感受到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決心與意志,再加上年底即將登場的美國大選,已經陷入多場戰爭泥淖的拜登政府,自然不願意台灣在此時替其火上添油

不過,熟悉中共的人都知道,其一向有兩條腿走路的作風。北京在推進和平統一的同時,必然擴大軍事上的準備,以防台美越過了紅線,更慎防台灣選出一位在「台獨」問題上具有偏執性格的領導人。習近平在2024新年賀詞中提到:「祖國統一是歷史必然,兩岸同胞要攜手同心,共享民族復興的偉大榮光」,解放軍東部戰區1月2日新年開訓,畫面上即能看到「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的思想動員大字。

這正是懸在賴清德頭上的另一把利劍。2022年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又譯裴洛西)訪台,解放軍隨後進行大規模的「圍台」軍演,無疑已是一波「亮劍」,向國際宣示台灣問題乃中國內政,在封鎖演訓期間,更不見宣稱會「馳援保台」的美國出言或出手。

2024年東部戰區新年開訓,出現「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標語。(日月譚天影片截圖)

誰是「車毀人亡」的罪魁禍首

台灣社會對於戰爭的擔憂正在發酵,但只會放在心裏,不會說出來。賴清德要台灣人「不能懷疑美國」,可是這句話才是最需要懷疑的對象。賴清德講不清楚自己的「台獨」立場,只想用「中華民國」喬裝混淆,也不願鬆口如何處理民進黨的「台獨黨綱」,更稱「九二共識」是走回「一中」的回頭路,還利用發言人趙怡翔在外媒放出「不接受『和平統一』」的訊號

問題是,拜登政府已多次明確表態「不支持台獨」。戰後在亞洲只有退兵撤軍命運的美國,究竟至今還有多少能耐能「保台」、「援台」、「救台」?這個問題,台灣人應該向賴清德大聲說一句:「人民有知的權利」!

古希臘傳說有「達摩克利斯之劍」(The Sword of Damocles)的故事,告訴世人要懂得居安思危,更告訴擁有權力者,其身上負有同等的責任,對於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都必須謹慎小心。中美博弈推動着台海終局進程,被歐亞集團評估為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又譯澤倫斯基)、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又譯納坦雅胡)並列「美國危險之友」的賴清德,台灣民眾比誰都更需要察覺到他頭上所懸着的這兩把利劍,只在他的一念之間,就可能成為把台灣帶往「車毀人亡」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