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民眾對亞運獎牌幾乎無感 中國已走出「唯金牌論」誤區
第十九屆亞運會9月23日(週六)晚在浙江杭州盛大開幕。這是中國繼1990年北京、2010年廣州之後,第三次舉辦亞運會。
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以「潮起亞細亞」為總主題,以水為串聯、潮為意向,充分展示了古都杭州的風韻與活力,也展現出當下中國與亞洲和世界的交融激蕩。
開幕式首次採用了「數字點火」的方式,用線上超過一億人點擊的「數字火炬手」形成一個具象的數字火炬手,和線下的第六棒火炬手共同點燃主火炬。開幕式還採用數字煙花的形式,讓觀眾看到沒有污染的「煙花」盛景。
看了杭州亞運會開幕式,我想起了1990年的北京亞運會。那是中國第一次舉辦大型國際綜合運動會,也是1989年政治風波後,受西方制裁的中國力圖通過北京亞運會,向世界展示自己依然堅持改革開放的道路。
那時的中國還很落後,更談不上富裕。官方為了辦好北京亞運會,還不得不發行國庫券和體育彩票來籌集資金。即便如此,舉辦亞運會也還有6億元(人民幣,下同)的資金缺口。
官方提出了「每個人都是東道主」、「亞運為國爭榮譽,我為亞運添光彩」等口號,號召全國民眾支持亞運會。中國社會也普遍將北京亞運會視作是中國「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的新起點,對北京亞運會投入極大熱情。
最終,北京亞組委集資部接受了近兩億人次的捐款捐物,其中捐款總額達到2.7億元。這一數字在今天看來算不了什麼,但在當時可是一筆鉅款。
北京亞運會開幕式上,歌手劉歡、韋唯演唱的主題曲《亞洲雄風》一炮走紅,成為當時最流行的歌曲。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在社交媒體上翻唱這首歌,表達對杭州亞運會的支持。
1990年,電視已開始走進普通中國民眾家庭。北京亞運會16天中,有電視的家庭幾乎都在收看亞運比賽,還有一些單位專門組織收看一些重要比賽。每當中國選手奪得金牌,都會引起無數觀眾的熱烈歡呼。
亞運獎牌的歸屬是最受關注的話題。民眾每天熱議著中國代表團有幾枚金牌進賬,又把第二名甩了多遠。就連北京一些公交車上都掛了一塊上面寫著「今日獎牌榜」的小黑板,向乘客宣傳中國代表團的戰績。
在全社會強烈關注和熱情支持下,中國選手在北京亞運會各個項目奮力爭先,女排、男籃強勢奪冠。個人項目中,游泳選手沈堅強奪得五枚金牌,成為國民英雄。年僅17歲的鄧亞萍在乒乓球項目奪得三金一銀,開啟了「鄧亞萍時代」。最終,中國代表團奪得183金牌,成為亞洲體育的新霸主。
實際上,在1982年新德里亞運會上,中國就奪得了金牌第一,不過獎牌總數和日本持平。在1986年漢城(今首爾)亞運會上,中國以一枚之差戰勝韓國奪得金牌第一,但獎牌總數比韓國少了兩枚。北京亞運會,中國不僅金牌數量第一,獎牌總數更是達到341枚,遠超第二名韓國的181枚。
北京亞運會之後,中國逐步向體育大國邁進。從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到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奪得的金牌數量穩步提升,從金牌榜第四升至第三,再躍居第二。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終於奪得金牌榜首位。
北京奧運會後,中國又舉辦了2010年廣州亞運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現在正在舉辦杭州亞運會。中國已成為舉辦國際重大賽事的熱門國家。
北京亞運會後,中國經濟逐步走上快速發展的軌道,中國社會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北京奧運會中國奪得金牌第一後,金牌在中國公眾的眼裡,也漸漸沒有了以前的光彩。
杭州亞運會開幕後的第一天,中國代表團就已奪得10多枚金牌,金牌和獎牌數量遠超其他國家。但多數中國民眾對亞運獎牌幾乎無感,很多人甚至連亞運會也不關注。
這一方面因為中國代表團奪取杭州亞運會金牌和獎牌第一幾乎沒有懸念,更因為大多數人已經不把體育比賽成績看作國家興衰榮辱的標誌。
就在9月23日晚,曾經被樹為全國人民學習榜樣的中國女排主場不敵多米尼加隊,遭遇在巴黎奧運會女排資格賽中的三連敗,無緣直通奧運參賽席位,也沒有在輿論中引起什麼波瀾。
獎牌對運動員、教練員依然重要,因為這是他們辛苦付出的回報。對普通觀眾而言,體育比賽更多的是讓人欣賞的遊戲,人們自然要為自己喜歡的球隊和運動員加油助威,為他們的勝利歡呼,為他們的失利惋惜,但沒必要將比賽成績上綱上線,或為運動員的失利過於沮喪甚至憤怒。
北京亞運會已過去了33年,今天的中國早已走出當年「唯金牌論」的誤區,更看重體育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這當然是社會的進步。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作者為于澤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