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療反腐風暴 以「運動化」開場很有必要
中國醫療系統的腐敗不僅是輿論場的一個熱門話題,很多病患、醫務工作者與醫療產業鏈供應商都聲稱有親身經歷,媒體統計出來的今年以來的醫療系統反腐數字也支撐了這種社會感受。
據統計,今年以來全國已有180多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多家醫藥企業的董事長被帶走,至少20省份紀委監委就醫藥反腐問題發聲。其中官方透露的一些個案更是令人觸目驚心,如雲南普洱一家醫院的院長在購買設備時聯手供應商抬高採購價格,一台設備就收受回扣1600萬元,而設備本身價格才1500萬元(人民幣,下同)!
事實上,醫療系統這種普遍且嚴重的腐敗早就招致眾怒,也是這些年中國醫保支出屢創新高、病患門診與各種檢查、醫療、醫藥費用暴增,以及醫療領域醫患矛盾衝突頻繁的一個重要原因。一段時間以來,有不少公立醫院在運轉中更是把醫院當營利性商業機構經營,上騙醫保,下宰病患,過度治療、過度檢查、普遍存在;一些私立醫院則利慾薰心,為追逐利潤違背最基本的醫療道德倫理,不僅未能緩解病患痛苦,還增加不少人的負擔與痛苦,有人甚至被坑蒙拐騙到家破人亡。
最近廣東省紀委監委刊發了一篇文章,文中提到,中山市坦洲人民醫院原院長羅勇落馬後,被查出收取設備代理商高額回扣,涉案金額近3000萬元。砍掉回扣款和虛增的藥物設備價格轉嫁後,這家醫院的人均就醫成本下降了1400多元。有媒體由此追問指出,該醫院每年光心血管病人就要接診2萬多人,全部科室接診的病人數恐怕得翻好幾倍。一個病人省1400元,一年能給病人和醫保省多少錢?更何況人均下降1400元背後,對某些病患個體而言,意味着天價般的鉅額開支。
羊毛出在羊身上。為什麼原來人均醫療費用那麼高,為什麼一個出廠價三五元的藥,到了病人手裏敢賣上百元上千元?刨除合理利潤,裏頭有太多人從各環節中「食利」——藥廠為了讓自己的藥有市場,送錢行賄醫院採購、醫生和管理人員等人,醫院受賄採購這家的藥,就不讓另一家同類藥進來。病人沒有選擇權,醫生也被裹挾着開一些高回扣的藥,最終是病人多花錢,醫保多負擔,整個系統性腐敗養肥了從供應商到醫院到醫生等少數個人,而產生的成本最後卻轉嫁到了病患和國家醫保頭上。
坦率說這就是中國醫療體系的現狀,雖然中國醫療衛生事業在過去幾十年獲得了驚人發展,廣大醫療工作者為此付出了極大努力,但普遍的腐敗也不能低估。相反腐敗之嚴重、面積之廣,形式之花樣翻新超乎想象,甚至連很多醫護人員自身就是這些官僚主義與腐敗的受害者!
針對這樣嚴重的腐敗,靠常規温風細雨式的反腐能遏制住嗎?肯定不能。如果温風細雨式的反腐能遏制住腐敗蔓延,那麼腐敗也不會成為過去幾十年中國共產黨面臨的最大風險挑戰了,醫療領域的腐敗也不會如此之嚴重、令人如此之痛恨了。
所以一些人說醫療反腐更像是一場運動,擔心反腐力度過猛會擾亂到醫療體系運行純屬杞人憂天。事實是包括醫療系統在內,任何系統的運轉如果是靠腐敗作為潤滑劑支撐都是不健康的,從長遠看也是最危險的。面對嚴重的腐敗,治重症就得下猛藥,醫療領域必須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需要這樣一場刮骨療毒式的風暴,將那些多年來依附在醫療行業上的灰色利益鏈條剷下來,同時把紀律和規矩立起來、嚴起來。
所以,先不要條件反射式地質疑這種運動式整治是否合理,是否能產生持久效力。醫療系統的反腐最終肯定不能只止於一場風暴,一場運動。但是萬事開頭難,矯枉必須過正,現在的關鍵是要先把反腐的大棒戳進來,把腐敗深入蔓延猖獗的勢頭遏制住,然後才能說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