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醫療反腐致不敢參會學習、開進口藥 業界籲不應「一刀切」
內地醫療反腐進行得如火如荼,不過專家近日表示,醫療腐敗確實存在,但不能以偏概全,不必污名化醫學會議;又透露近期醫生不敢參會學習,甚至不敢開進口藥,呼籲反腐不應「一刀切」。
隨著醫療反腐持續升溫,部分地區開始清退講課費,不少學術會議亦宣布暫停。然而周五(11日)上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高血壓領域首席專家孫寧玲發布「第二十一屆中國心腦醫學大會」會議預告,表示儘管醫療在反腐,學術會議還要召開,「本會議已舉辦20年,本著專業,創新,多學科交流的原則,在嚴格的學會組織程序的管理下召開本次學術會議」。
周四(10日)晚,孫寧玲在社交平台上表示,醫療行業與其他行業一樣都有「蛀蟲」、既得利益者,但將醫學會議作為反腐的一部分,便有些污名化了。他又指,近期媒體轟轟烈烈地進行著醫療反腐的宣傳,把醫療領域說得一塌糊塗,似乎醫生們都失去了醫療道德,給患者開好藥、用進口設備進行檢查和治療都是為了拿回扣等,這使得醫療行業人人自危,形成患者對醫生不信任感增加。他強調自己堅決支持醫療反腐,但反對一概而論污名化學術會議、專家講課以及企業學術推廣的行為,因為醫學進步的歷史與這些分不開。
孫寧玲的觀點獲得一位三甲醫院主任醫師認同,他認為網上輿論的打擊面太廣,影響了不少醫生的工作。除了一些會議「不敢開」,不少本該去聽課、學習的年輕醫生也受輿論影響而取消了行程,從而影響了他們的再教育學習,沒有了學分。他認為,對醫生「一片打擊」是不公平的,「他們(年輕醫生)哪來什麼腐敗?」
除此之外,據透露,近期醫生在用藥時也變得更為「謹慎」,不敢開進口藥,而轉開國產,但事實上,如治療心衰、嚴重的冠心病等,確實是一些進口抗衰藥物效果會更好,患者也有需求。該醫生認為,無論是不敢參會,還是不敢開進口藥,不排除有人確實存在問題,但大多數情況下是「無厘頭」的,「就是受輿論影響,害怕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