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胡錫進商榷:誰在動搖中國走出困境的確定性?

撰文:應濯
出版:更新:

面對近年來中國社會普遍存在的信心不足問題和經濟復甦困境,日前《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在《這三個確定性對提振社會信心至關重要》中表示:「現在最重要的是重建社會的信心,為此,我們要不遺餘力地營造前方的確定性,這是所有信心的基礎。」他認為「中國和平發展的確定性」,「中國會堅持改革開放,決不讓『極左』做法重現的確定性」,「讓守法者平安,讓無大錯者不被過度『追打』的確定性」,是應對困難、夯實社會信心、激發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活力的基礎。

他的說法無疑是有道理的,因為一個社會的持續發展,民眾信心的構建,離不開一個穩定、積極的預期。但不能不追問的是,當胡錫進在談論幾乎所有明眼人都能看出的三個確定性時,他是否會反躬自省,是否會想到自己有時候在消解民眾信心時所扮演的推波助瀾角色。當一個社會的有識之士幾乎明明都能看出什麼是當下中國最合理的選項,但其中不少人卻時不時扮演妨礙中國選擇最合理選項的角色,讓人不能不反思,為何會有這樣的落差。

胡錫進在論述「中國和平發展的確定性」時寫道:「一段時間以來,對中國將用戰爭方式應對地緣政治挑戰,乃至『中美必有一戰』的說法越來越多,其中包括境外的鼓譟和炒作,也包括境內的一些激進聲音……中國有充分的資源、手段和決心捍衛住和平發展的大局,我們決不會選擇 『戰爭興國』,決不會走『炮艦路線』,這個確定性要讓全體中國人清楚,也讓世界了解,這對中國社會的長期信心有着根本意義。」他的確指出了一個令許多人憂慮的事實:近年來中國社會確實有不少人動輒把「武統台灣」、「中美必有一戰」放在嘴上,加劇輿論場的喧囂。

2022年8月3日,佩洛西與蔡英文會晤。(蔡英文IG)

一年前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前後,中國輿論場曾瀰漫不惜以軍事手段化解紛爭的聲浪,以至於許多人都在擔心中美是否會發生軍事衝突。在當時,胡錫進以慣有的強硬語氣和民族主義情緒,公開主張軍機伴飛、驅離乃至擊落佩洛西座機,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整個輿論場的情緒。然而,後續事實證明中國政府保持了高度的理性和冷靜,以和平方式化解了危機,為國家發展爭取到更多時間。如今,當胡錫進在呼籲「要讓全體中國人清楚,也讓世界了解」的「中國和平發展的確定性」時,是否會想到一年前他推波助瀾的中美對抗情緒?

在論述「中國會堅持改革開放,決不讓『極左』做法重現的確定性」時,胡錫進寫道:「前段時間,一些激進的聲音和對國家政策的錯誤解讀頻現輿論場。恰好那段時間,一些政府機構和地方出台的做法未經充分協調,形成疊加效應,讓社會產生了一些誤解和擔憂,同時在客觀上使那些激進的聲音受到鼓舞。一定要給全社會吃改革開放將長期堅持,激進的『極左』做法決不會回來的定心丸。」

胡錫進說的是近年來中國一個值得反思的困境。明明中國已經改革開放45年,明明所有人都不同程度上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奇蹟中獲得好處,明明改革開放早已成為有着廣泛共識的基本國策,明明對於民營經濟的保護早已寫入憲法,但為何近年來,依然有相當多人產生疑慮,為何非得國家層面反反覆覆地派發定心丸?

2018年9月20日,深圳,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綜藝晚會《追夢——改革開放再出發》在市民中心廣場舉行。(VCG)

這是非常詭異的現象。問題出在哪裏了?是什麼原因讓相當數量的人對已經踐行45年的基本國策產生疑慮?為何明明能輕鬆識別的民粹論調,竟能在輿論場上產生那麼負面的影響,進而讓許多人對受憲法和法律保護的基本經濟制度信心不足?

胡錫進在論述「讓守法者平安,讓無大錯者不被過度『追打』的確定性」時寫道:「網路上對有錯者喊打喊殺的聲音加劇了一些人對『人人自危』的印象,這是對信心的另一種侵蝕。對所有人的治罪都需依法進行,對所有人聲譽的打擊也必須在合法範圍內進行,要堅決反對上綱上線、羅織罪名,堅決反對整人、害人,要真正做到每個人的憲法權利受到保護。」這同樣指向了一個令許多人不安的事實:網絡上的戾氣太盛,不同派別之間正在失去傾聽不同觀點的耐心,撕裂非常嚴重,動輒上綱上線,在缺乏實據的情況下隨意編造罪名,喜歡給他人扣帽子,不僅一些企業家會成為受害者,而且像張文宏醫生那樣的專業人士都不幸成為受害者。

45年前,中國是在文革造成的極大破壞之下啟動改革開放,有力地彌合了仇恨和撕裂,凝聚了共識,讓中國人的聰明勤奮和對於美好生活的渴望有了施展的空間。45年後的今天,中國人依然渴望過上美好生活,這說明中國發展的內驅動力仍在。對於當下中國來說,保持改革開放以來的基本邏輯,為國家發展注入更多確定性,構建穩定、公平的預期,守護法治的底線,凝聚共識,正變得日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