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市場「中國+1」格局成形?中國世界工廠地位難以撼動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從貿易到投資,跨國企業正在落實「中國加一」策略,但專家學者認為,部分外資離開中國,是因為生產要素變化推動中國產業結構改變,而中國出口規模繼續增長,說明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並沒有改變。

中國這個「世界工廠」現正改良升級。(視覺中國)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徐奇淵6月12日在亞洲願景論壇的「從貿易到投資,『中國加一』正在亞洲發生嗎?」主題討論上說,國際市場的「中國加一」格局已然成形,但其他國家難以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

徐奇淵指出,中國出口規模占國際市場份額仍不斷增長,從2018年12.7%上升至2022年的14.7%,這說明「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得到加強,而不是被削弱」。

他解釋,中國出口能在中美貿易戰和全球地緣政治緊張的大背景下繼續增長,是因為中國能在產業鏈上不斷升級,例如中國的汽車製造業不斷進步,汽車出口已超越傳統汽車生產大國如德國和日本,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

貝恩投資合夥人、亞洲私募股權聯席主管竺稼進一步解釋,過去數十年的和平紅利與國際能源成本相對低廉,讓中國得以迅速工業化,發展成為世界工廠。

他說:「但所有這些都會改變。中國勞動力成本在過去近20年以將近兩位數增長,中國現在的勞動力成本已不再低廉。不過,中國一直能夠在製造業價值鏈上升級,所以現在中國能生產更高增值的產品。」

世界製造大會,觀眾參觀體驗中國新能源汽車。(新華社)

竺稼認為,隨著亞細安國家迅速工業化,它們將能在全球供應鏈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未來的全球供應鏈將變得更加多元化。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外資不斷湧入,經濟高速增長。不過,過去20多年,一些國家和企業意識到不能把所有雞蛋擺在中國的籃子裡,於是提出了「中國加一」的戰略主張,即把在中國的部分投資轉移到其他國家。中國周邊國家如印度、越南、印尼等,近年紛紛推出政策吸引走出中國的資金。

有分析指,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完備條件是經年累月而成,極少有其他市場與中國媲美。圖為富士康中國生產線上的工人。(資料圖片)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副主席、美國前代理副貿易代表卡特勒稱,這事實上已不僅是「中國加一」,而是「中國加X」的格局。

卡特勒在論壇上說,許多企業在全球另覓投資地,包括印度、墨西哥等,而且走出中國的企業也包括中資企業。

不過卡特勒提醒,中美對於出口實施越來越多限制,企業對於投資未來越來越謹慎,供應鏈仍存在很多變數,全球供應鏈變革尚未有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