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報告 | 歷史自信入報告 四個自信正式進階「五個自信」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習近平在二十大開幕當天所做報告中,在報告主題之後就提到「歷史自信」,凸顯其對於歷史自信的重視,這也意味著,中共的「四個自信」正式進階為「五個自信」,且歷史自信居於重要位置。誠如《香港01》在《二十大報告前瞻|習近平頻提「歷史自信」 「五個自信」或將出爐》中所預測的,今次「歷史自信」寫入報告,早已有跡可循。

胡錦濤曾在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提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即「三個自信」。習近平上任後,在承接胡錦濤「三個自信」的基礎上先是多次談到「文化自信」,後來將「三個自信」擴充為「四個自信」。

2017年中共十九大將「四個自信」寫入黨章,成為全黨需遵守的精神指引。過去一年以來,習近平多次提及「歷史自信」,與數年前多次提及「文化自信」十分相似。今年中共二十大將「四個自信」擴充為「五個自信」,也在預料之中。

中共二十大正式開幕。(央視網截圖)

今年初,《香港01》便刊發文章《習近平密集強調歷史自信 「五個自信」呼之欲出》指出,習近平密集談及「歷史自信」以及中共官方的陸續報道,或可視為習近平和中共有意推出「五個自信」,進而更新和豐富中共全黨的精神指引。

文章分析稱,數千年中國歷史創造了大量影響深遠、璀璨耀眼的文明成果,極大豐富了人類文明,「在今天西方文明面臨一系列挑戰,人類被物質主義膨脹、消費主義氾濫、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大行其道、新殖民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盛行、全球嚴重的政治經濟不平等深深困擾之際,中國歷史上所形成的一系列文明成果更是具有現實意義和啟發意義」,「習近平作為一個對於中國歷史傳統有着強烈認同的中共領導人,在今天這樣一個中西意識形態博弈的時代」,自然會強調「歷史自信」。

正如當時這篇文章所寫的,誰掌握了過去,誰就掌握了未來,歷史往往是當前的合法性來源,所謂「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蘇聯的解體,在某種程度上便與蘇聯領導層頻繁陷入對過去歷史的簡單否定之中,以至於造成思想混亂密不可分。關於這一點,中共一直以來都是非常敏鋭和警惕。

這也是為何去年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歷史決議,將百年黨史建構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史,儘管犯過一些嚴重錯誤,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反右、大躍進、文革和改革開放後出現的一些深層次矛盾、新問題,但都只是發展過程中次要的插曲,大方向還是數代中共領導層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前赴後繼,持續接力。

「歷史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載體和支撐,尤其是對於「文化自信」來說,最主要的呈現形式便是數千年以來的歷史傳承。畢竟,無論道路自信、理論自信,還是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終究得靠歷史來證明。歷史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政黨,回首過去、總結經驗、面向未來所不可分割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