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串大事發生後 怎麼解決台灣問題對中國最有利?

撰文:鄧峰
出版:更新:

最近,由於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解放軍在台海軍演和中國發表《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台灣問題再度備受熱議,許多中國人都很關心為何今次沒能武統台灣,何時才能統一台灣,會否採用武力,和平統一還有希望嗎?

如果說今天中國大陸民眾有哪些共識,除了改革開放之外,統一台灣應該是最大的共識之一。不論是為了洗刷近代鴉片戰爭以來的民族屈辱,讓兩岸統一來印證民族復興,還是長久以來樸素的同胞之情、國族之情,統一台灣都在中國大陸有着極為廣泛的共識。區別在於何時統一,是用和平方式還是訴諸武力。從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大陸人民盼望兩岸統一已經有數十年之久。在絕大多數大陸人看來,台灣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被人搶走和失散的親生骨肉,終會有親人團聚那天。

許多大陸人對於今次沒能趁佩洛西訪台之際統一台灣倍感失望,其實不可不必。從軍事上來說,「兵者,詭道也」,講究「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縱使是萬不得已的武統,大陸的上策絕對應該是突襲,是趁美國、日本和台灣缺乏準備(至少是美國無暇顧及)的空隙大軍閃電出動,在最短時間內控制局面,怎麼可能在佩洛西訪台時台灣民進黨當局和美國政府都高度戒備的情勢下貿然動武?《孫子兵法》早已說的再明白不過:「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愠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怒可以復喜,愠可以復悦,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從統一時機來說,現在解放軍雖在台海相對於美軍有明顯優勢,但無絕對把握,且不能確定日本等美國在亞洲的盟友會否軍事介入。一旦遇到最壞情況,解放軍遭遇美軍及其盟友軍隊合圍,那後果不堪設想,大陸將深陷泥潭,重蹈蘇聯在阿富汗、美國在越南和阿富汗的覆轍,改革開放以來的國運恐被逆轉。縱使未出現最壞情況,美國放棄軍事介入,但在目前情勢下勢必遭到台灣民進黨當局控制下的軍隊阻撓,兩軍交戰中恐會造成難以估量的傷亡,甚至誤傷普通台灣民眾,而縱使最終解放軍擊敗台灣軍隊,完成統一,接下來的治理成本必將極高,得不償失。

光是一個人口700多萬的小地方香港,都那麼難治理,何況是一個人口體量和麪積都遠大於香港、情況遠比香港複雜的台灣?光是二戰結束後蔣介石政府治理台灣期間發生的二二八事件,都已被台灣社會清算幾十年,至今不休,更何況是今天這樣一個生命權和人權意識比當年強烈的時代,一旦武力統一台灣過程中出現令人痛心的較大數量人員傷亡悲劇,勢必給統一後的治理工作帶來極大阻力。時代已經不一樣了,對於今天世界來說,戰爭和人員傷亡越來越難以被接受,曾經那種武力統一後靠鐵血統治來穩定秩序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亦不符合中國人的價值。

8月7日,解放軍東部戰區按計劃,繼續在台島周邊海空域進行實戰化聯合演訓,轟炸機編隊貫通南北,同時雙向穿越台海。這是戰機編隊飛行。(新華社)

強扭的瓜不甜,大陸與其冒着極大風險貿然興兵,不如等待時機,積蓄力量,在保持武力威懾台獨的同時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至少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所謂「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對於大陸而言,準備時間更充足,軍隊實力更強,統一台灣的勝算更大。伴隨着大陸綜合經濟實力的持續增長和近些年來以航母為代表的軍事作戰能力的增強,解放軍在東南沿海的軍事優勢會不斷增加,對美軍和台獨的威懾將越來越大。當然,無論強大的軍事威懾還是不放棄使用武力統一的準備,都是為了最有力地威懾和警示台獨。某種程度上說,武統準備越充分,軍事威懾力量越大,距離和統越近。但縱使如此,除非到了萬不得已時候,武統的準備應該是為了和統。

從中國人的民族感情來說,台灣人依然是中國人的血肉同胞,不到萬不得已的最壞時刻,中國人絕對不能打中國人,否則後代和人心都不好交代。從中國國家大局來看,當下最重要的事情是近代以來無數中國人孜孜以求的民族復興與人民美好生活。中國的民族復興離不開台灣的統一,但中國民族復興的根基只能建立在作為國家主體的大陸的崛起和人民生活幸福之上,而非建立在台灣統一之上。當大陸全面崛起為高科技發達、不再被人卡脖子、人民生活富足、人人自由自在、社會公平、民主和法治健全、人權保障充分、文化興盛的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國家治理深得絕大多數民眾發自內心地認可和支持,必能上下齊心,匯聚成最強大最生生不息的健康力量,對台灣社會產生極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那時不論美國還是民進黨當局,都根本無力阻礙兩岸統一。而這才是中國全面崛起和復興的最好結果,才是對大陸人民和台灣人民最好的命運安排,才是有識之士追求的理想方案。

數月前,美國資深媒體人托馬斯·弗裏德曼在發表於紐約時報中文網的文章《在這場烏克蘭危機中,美國和北約並不無辜》中曾寫道:「國家和國家領導人對羞辱的反應通常是這樣兩種中的一種:侵略或反省。在經歷了西方帶來的所謂『百年國辱』之後,鄧小平領導下的中國作出的回應大致可用下面的話來描述:『我們要做給你們看。我們要在你們自己的遊戲中打敗你們。』普京在蘇聯解體和北約擴張後感覺受到西方羞辱時,他的回應是:『我要做給你們看。我要痛打烏克蘭。』」

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時代已經不一樣了,解決問題的方式同樣發生了變化,不論過去是什麼情況,不論多麼有理和氣憤,只要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戰爭與傷亡都不是現代社會認同和追求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對於今天這樣一個時代來說,真正的王道和大道絕不可能是戰爭、武力,而只能是實力基礎上的和平、道義、發展、願景,與其活在歷史故紙堆中,被舊有解決問題的方式束縛,不如通過創建一種新的世界秩序和願景來解決問題。人在多數時候都是現實的,都是希望過上好的生活,台灣人亦不例外。今天台灣人親近美日,並非不知道歷史上日本和美國對於台灣的傷害,而更根本因素是認為美日更接近他們嚮往的美好生活。既然如此,如果有朝一日,大陸人生活水平不亞於美日人民,大陸的綜合實力又因為人數遠比美日多而遠勝於美日,屆時相信國家統一必然對台灣人充滿吸引力。

台灣是個島,搬不走。而對於大陸來說,當下最需要的是時間。俾斯麥說過,國家是時間河流上的行船。時間會改變一切,會給任何發奮圖強、堅持道義的民族東山再起的機會。讓作為國家主體的大陸成為民眾安居樂業、社會公正、民主和法治健全、經濟發達的人人嚮往之地,正是中國這樣一個曾經創造輝煌文明卻在近代遭受屈辱的民族在現代世界東山再起的目標,一旦如此,將得道多助,天下歸心。一言以蔽之,風物長宜放眼量,保持清醒和理智,以學習和超越眼光對待人類一切有益經驗,讓國家富強,讓社會公正,讓人民幸福,正是吾輩最大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