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少將推演解放軍攻台模式 美國鼓吹「以小搏大」為哪般?
美國前防長埃斯珀(Mark Esper)近日率團訪台,建議台灣不分男女「全民皆兵」,以強化「不對稱作戰」;此前美方也傳出調整對台軍售策略,限縮在不對稱防衛範圍內。對於美國不斷灌輸台灣對陸「不對稱作戰」的軍事戰略,台灣前駐美國軍事代表團團長、退役海軍少將淡志隆認為,美國的建議是以自己國家利益優先,符合美國國家安全利益,不是為了台灣好,台灣若要實施不對稱作戰,等於是與解放軍短兵相接,要有付出代價的決心和準備。
台灣「台北論壇基金會」7月20日上午舉行「台灣安全講座」,邀請台灣前駐美國軍事代表團團長、退役海軍少將淡志隆主講「防衛台灣──不對稱戰力是致勝關鍵?」講座由台灣前國安局長、台北論壇基金會董事蔡得勝主持,前國安會秘書長、台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起亦有出席。
解放軍進攻台灣的可能模式
淡志隆回顧台灣自蔣介石政府以降的軍事戰略演進,從最早期的「大陸軍主義」以及制空對制空、制海對制海的「對稱戰略」,一直發展到蔡英文時期強調的「防衛固守,重層嚇阻」,將戰場延伸至大陸沿岸,籌獲遠程攻擊性武器。而歷屆政府軍事戰略觀的轉變,與執政者的意識形態、未來願景、兩岸理念的不同有關,直接影響到軍事防衛概念。
面對台軍的防衛戰略,解放軍也有所因應。淡志隆指出,解放軍希望一戰定江山、對台首戰即終戰。他分析解放軍可能進攻台灣的可能模式,包括網路作戰;對主要航道及港口先期部署潛艦、水雷,以癱瘓台灣海軍戰力;攻擊台軍自動化指揮系統(C4ISR)設施奪取制電磁權,破壞防空系統及軍用機場、港口;以優勢海、空軍深度打擊奪取制空、制海權後,進行兩棲與空機降三棲登陸。淡志隆稱,網上有個說法「網軍出征、寸草不生」,網路作戰是對台灣比較公平的戰爭,可惜「網軍」在台灣只用於內鬥,否則是台灣可運用的力量之一。
淡志隆研判,解放軍三棲進攻台灣有其準備的時序:在整備階段,包括心理作戰、拒止外軍介入、完成戰備整備;其次是前置作戰階段,包括先期作戰、奪取電磁及資訊優勢、奪取制空與制海權;最後是三棲兵力待命出擊,以及排除登陸威脅。對台灣來說,一旦台灣的機場被炸,空軍戰力等於是零,而港口遭到封鎖之後,船艦開出來但無法回去加油補彈,都是大挑戰;至於在空中海上開出安全航道的「反封鎖」,真的打起仗來也不切實際。
美欲在台海複製烏克蘭模式
在台軍可能面臨前述幾種困境之下,美國不斷向台灣灌輸「不對稱作戰」,偏向打游擊的非傳統作戰方式。淡志隆認為,台灣若要實施不對稱作戰,等於是與解放軍短兵相接,要有付出代價的決心和準備。對於不對稱作戰的認知,淡志隆表示台美之間難有共識,台防部強調的是作戰型態與方式,在於打亂敵方作戰節奏與速戰速決企圖,非個別武器裝備選項,可是實際執行上還是側重在不對稱武器的購買。
淡志隆解讀,「不對稱」是相對的概念,不對稱作戰就是要以雙方的優劣條件,「以我之強擊敵之弱」、「隱我之弱避敵之強」,伺機爭取戰略。並且以天然環境優勢,發展敵方難以反制的戰術與戰技,充分發揮現有武器裝備性能,達到「以小搏大」的積極意義。
美國究竟期待台灣建立什麼樣的不對稱作戰能力,淡志隆以他20年前曾經提出過的「刺蝟戰略」為例,把台灣變成刺蝟的話,面對很兇暴的獅子老虎,但我們身上有很多刺,他們就不會想碰。當有美國軍方背景身分的莫瑞(William S. Murray)於2008年發表《台灣防衛戰略再檢討》(Revisiting Taiwan's Defense Strategy)一文後,「洋和尚會念經」、美國人講話比較有分量,台灣軍方才開始重視「刺蝟作戰」,說明美國人對台灣的戰略戰術以及武器採購有非常大的影響力。
俄烏戰爭開打之後,美國官方更不遺餘力向台灣推銷不對稱作戰的想法,以烏克蘭為參考借鏡,要台灣全力建立不對稱戰力、敦促台灣採購非對稱武器系統等等,「以讓民眾在中國決定侵犯其主權時,能夠儘快完成(作戰)準備」,「烏克蘭的例子可見,民眾須準備好作戰」。淡志隆解釋,美國官員相關發言的重點,就在於「民眾」兩個字。與此同時,美國國會又出台多項軍售台灣法案,淡志隆說,「美台關係堅若磐石」關係的真諦,大部分就是建立在武器的出售。
在以美國國家、經濟、安全利益為前提下,美國對台灣「自我防衛」的期待,淡志隆表示,美國能夠對台灣的建軍用兵直接下指導棋,認為烏克蘭能「全民皆兵」台灣也能,台灣需要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因此格外關注台灣動員後備部隊戰力。美國的想法還包括了,如果把支持烏克蘭抗俄的方式套用到台灣,就算台灣不幸失陷,中國得到的只是一個「無完卵的覆巢」,還能爭取到其他民主國家更堅定團結對抗中國。
冀美國保台卻又不願上戰場
就當前兩岸軍事實力對比的現實而言,淡志隆認為台灣也只能採取不對稱作戰。蔡英文政府強調要「國防自主」,大力推動「潛造國造」,淡志隆質疑潛艦真的符合不對稱作戰?因為台灣海峽水深60至100公尺左右,不適合中大型潛艦活動,從高空就能看得到,便失去了隱蔽效果,花了新台幣五六百億元,最後可能只有打一次魚雷的機會。
既然非對稱作戰有全民皆兵的內涵,要如何「團結民心抗敵」?淡志隆個人觀察,目前台灣官方有以下六個做法:深耕台灣意識、營造反中氛圍、突顯中國威脅、內宣鞏固民心、強化抗敵意志、相信美國護台。不過其中最為諷刺的是,台灣民意有一半以上相信兩岸開戰的話,美日會出兵協防台灣,可是有超過一半的台灣民眾不願意上戰場,甚至18至19歲群體有87%反對恢復徵兵制,年輕人認為打仗「交給當兵的就好」。民進黨政府一直希望強化台灣社會的「抗敵意識」,可是民調的結果跟期待是有落差的。
最後,淡志隆也從北京的思維來考察對台動武的可能性,他認為現在說要打台灣的都是網路憤青小粉紅,但中央軍委和政治局沒有一個人說過一定要「武統」台灣,只有講過統一台灣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部分,「和平統一」仍然是最主要的方向,但保留了對台灣使用武力的能力。對台灣而言,淡志隆強調台灣最主要的目的是不要發生戰爭,以及如何避免發生戰爭,這是台灣領導人最需要思考的地方,烏克蘭就是台灣的鏡子,美國在背後支持,可是死傷最慘重的都是烏克蘭的老百姓。
百分之百贊成男女全民皆兵
現場提問道,對於美國前防長埃斯珀建議台灣增加國防預算、不分男女全兵皆兵有什麼看法?淡志隆「百分之百贊成」男女都要當兵,既然台灣說「全民國防」,男生跟女生都有同樣的投票權,男生有當兵的義務,女生就不應該有所不同。何況現在講男女平等、男女平權,淡志隆個人贊成女生也應該要當兵。
淡志隆進一步補充,尤其從軍事角度來講,台灣面臨中共的軍事威脅是非常立即性的,而且風險非常高。要強化台軍的力量、強化未來防備力量,女生即使不當兵、不用實際到部隊,但可以加強在傷亡救護的訓練。他回憶以前高中的時候,男生有軍訓課,女生有護理課,未來萬一發生戰爭,怎麼樣去支援作戰?不見得一定要去當戰鬥兵,還有很多管道可以做,在男女平等的狀況下,付出的義務應該是要一樣的。
至於提升國防預算的GDP佔比,淡志隆回應,20年前美國對台灣展現強化自我防衛決心的表現方式就是要買武器,而且要求提高到GDP的3%,可是那時台灣國防預算大概只佔到2.3%或2.4%左右,從來沒超過3%,所以美國把3%當成一個標的。可是今天美國看重台灣全民皆兵、不對稱作戰,同樣是要展現決心,美國要求的指標已經和過往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