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房爛尾 | 三問「強制停貸」:二、金融風險的火苗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2022年新名詞—強制停貸,指未經銀行允許業主單方面宣佈停止償還房產貸款。

全國多地陸續出現業主向開發商發放「強制停貸告知書」。這些「爛尾樓」案例中,有的是延期交付多年的建案,有的則是尚未到交付時間,卻因資金緊張、難以復工的案子。其中牽涉已違約項目的房企,包括恒大、新力、世茂等。 強制停貸已席捲全國18省,樓盤200多家,銀行緊急回應:風險可控。

近期爛尾盤業主強制停貸告知書部分截圖。(鳳凰網)

實際上,銀行的利益與房地產市場高度捆綁。若停貸斷供潮愈演愈烈,爛尾樓風險可能外溢到銀行系統。而且,銀行系統存在的隱患不可低估,一旦發生繁衍,產生擠兑效應,後果可能又會嚴重。

房地產貸款長期居高

根據不完全統計,網絡上公開了幾十個樓盤業主發布的強制停貸告知書。雖然沒法知曉具體有多少購房者將實際停貸違約,但兩個基本的事實是:一是爛尾樓的數量增加,停貸違約的數量也會增加;二是停貸違約數量增加,銀行不良率也會增加。

房地產貸款(含房地產企業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是商業銀行貸款主體。從2014年開始,隨着房價持續上漲,個人住房貸款的比例快速增加。根據央行公開的訊息,2014-2017年,個人住房貸款佔當年住户部門貸款增量分別為68%、78.8%、89.7%、74%,佔當年銀行貸款增量的23%、26%、45%、39%。這還不包括房地產企業的貸款。從這個比例可以看出,信貸開足馬力全力吹起了這波房地產大潮。

但到了2020年下半年,監管部門開始對房地產市場的貸款進行限制,包括三道紅線政策和五檔信貸政策。五檔限貸政策將銀行分為5個檔次定製上限。比如,第一檔中資大型銀行: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40%,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32.50%;又如,第五檔村鎮銀行: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12.50%,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7.50%。

流動性被限制後,房地產市場的貸款規模及比重均下滑。央行公布的《2021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從增量上看,2021年,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了19.95萬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新增3.81萬億元,佔增量貸款的19.1%,較上一年下降了7.2個百分點,低於2014年的水平。從存量上看,2021年末,房地產貸款餘額52.17萬億元,按年增長 7.9%。其中,房地產開發貸款餘額 12.01萬億元,按年增長0.9%;個人住房貸款餘額 38.32 萬億元,按年增長11.3%。房地產貸款餘額在全部貸款中的佔比下降到27.07%。進入2022年,1-6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76847億元,按年下降25.3%。 其中,國內貸款9806億元,下降27.2%。

房地產市場陷入流動性困境,恒大等大型開發商爆發債務違約風險。開發商債務違約,項目大量停工,爛尾樓危機浮現,這又進一步惡化了房地產銷售和個人住房貸款。數據顯示,今年1-6月,定金及預收款24601億元,下降37.9%;個人按揭貸款12158億元,下降25.7%。

央行發布會透露的訊息

今年3月,央行發布了2021年四季度央行金融機構評級結果。評估結果顯示,現有316家高風險機構總資產僅佔銀行業總資產的1%。不過,10%的城商行處於高風險,資產佔全部城商行的3%;另外,村鎮銀行風險最高,高風險機構數量為103家,資產佔比為7%。

另外很弔詭的是,7月13日,央行做了一場發布會:「截至2021年末,我國銀行業機構總資產345萬億,佔整個金融業總資產的90%。『銀行穩則金融穩』。2021年四季度央行評級結果顯示,參評的4398家銀行業機構中,在安全邊際內的1-7級金融機構有4082家,機構數量佔銀行業參評機構的93%,資產規模佔銀行業參評機構的99%」。

資產345萬億,參評4398家,處於安全邊界的有4082家,1%的不良率。也就是說,在可統計的金額機構中,有316家存在不良風險,結果本身跟之前公布數據是一樣的,但這316家是誰,沒有公布。對金融系統來說,央行還是希望通過平滑過去,來解決這316家金融機構的問題,也是對的。畢竟,如果公布了名單,容易產生擠兑效應。

另外,1%的不良率,換算成資產面,也有3.45萬億的資產存在安全邊界問題。結合目前房地產的「強制停貸」運動,目前個人住房貸款的規模大概是40萬億。

從公開的一些數據來看,目前的頭部的銀行不良資產率大概是1.75%。但是,一些小銀行的不良資產率,可就沒有這麼低。

標普曾預測,2022年房地產的相關不良率會到5.5%,標普在做這個預測的時候,停貸還沒有在估算值之內。因此,房地產的不良規模,可能在2萬億到4萬億之間。也就是說,從銀行的資產面來看,房貸的不良率佔據了資產不良率的大頭。

房地產產生的聯動效應,將擠兑銀行的安全邊界。此外,值得注意到的是,未參評的金融機構大概還有幾百家。為什麼沒有參評,央行並沒有說。現在,隨着停貸名單的不斷升級,這個規模會進一步加劇。

不可輕視的金融風險

有三個事實值得關注:一是從貸款存量來看,房地產貸款餘額在全部貸款中比重依然不低,佔比達27.07%。二是儘管近兩年各大行都在降低房地產的貸款比重,但是房地產不良率正在上升。2021年四大行的房地產新增貸款佔新增貸款總額的5.7%, 比2020年下降0.39個百分點。但是,房地產市場新增不良貸款佔比上升至12%,比2020年增加了4.3個百分點。

三是銀行猛踩剎車反而容易觸發房地產債務風險,進而引發一系列的爛尾樓和信貸違約事件。在《三問「強制停貸」之一:誰的責任》已指出過,這一波房地產泡沫中,恒大等大型開發商都非常激進,而提供貸款給他們的不少是城商行。

此次就是河南多家村鎮銀行出現了取款問題。特別注意的是,該類村鎮銀行的問題,主要是個別私人股東資金轉移和違規放貸。城商行的很大風險之一就是給房地產企業激進放貸。截至2021年末,商業銀行不良率為1.73%,較2020末下降0.11個百分點;但是,城商行的不良率在惡化。

《財經》雜誌曾有《百家城商行不良率解析》研究數據顯示,2021年,遼瀋銀行不良率為6.02%,蒙商銀行為4.15%,鄂爾多斯銀行為3.97%。由於房地產企業貸款風險大幅度上升,城商行房地產業的不良率也水漲船高。晉商銀行、錦州銀行房地產業的不良率分別為10.29%、9.77%,較2020年末分別增長了10.01個百分點、4.32個百分點。另外,蘇州銀行房地產業不良率上升至6.65%,天津銀行為5.19%,重慶銀行為4.71%,江西銀行為4.5%,鄭州銀行為3.47%。

中國一個比較好的優勢是值,個人住房貸款一直是銀行信貸質量的穩定器,不良率低於製造業貸款、公司貸款和消費貸。截至2021年末,就算是錦州銀行、瀘州銀行、甘肅銀行這些地方銀行個人住房貸款的不良率分別為1.58%、1.34%、1.3%,其餘銀行的不良率均低於1%。但如果爛尾樓潮引發集體停貸斷供潮,個人住房貸款的違約率定然上升,這將觸及銀行信貸質量的穩定期。

+2

確實,如銀行系統所表示的那樣:目前涉及「保交樓」風險的業務規模較小,總體風險可控。但仍有幾點不得不慎重:

近些年,監管層一直強調避免房地產風險外溢到銀行系統,避免系統性金融風險。銀行風險背後是無數家庭的存款。個人住房貸款的不良率底線是銀行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除此之外,自行停貸風波雖仍在可控範圍內,但不排除未來會產生連鎖反應,產生金融風險。直面停貸斷供的銀行需要計提資產減值損失,本輪風波涉及區域的城商行壓力較大,後續會否形成示範效應還需要警惕。房地產行業流動性風險加大且形成反饋、潛在隱患更大。這種情況一旦在全國市場形成規模,會讓購房人對新房的信心進一步喪失,成為比房價下跌更能打擊樓市信心的惡性循環。連鎖反應產生的金融風險,需時刻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