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兩岸開戰先「吊路燈」 俄烏戰爭激化台灣極端民粹
隨着俄烏戰爭爆發,台灣輿論自我投射於台海衝突,「吊路燈」成為近期台灣網路熱詞。一些綠營台派網路側翼主張,一旦兩岸開戰,首要任務就是把台灣內部的「通敵賣台」者逮捕清洗,送去「吊路燈」。部分台媒關注到俄烏戰事激化台灣極端網路民粹情緒,例如《聯合報》4月1日刊發短評,指把吊路燈當成「愛台」表現而洋洋得意,不只「心態險惡」、「愚昧至極」,更是把台灣「推進萬劫深淵」。
「吊路燈」一詞源於法國大革命時期,群眾將舊官僚貴族吊死在路燈上;二戰末期,納粹德國的黨衛軍也曾在柏林將逃兵於路燈吊死示眾。在中國大陸的網路輿論場上,「資本家吊路燈」成為諷刺「萬惡資本家」的一個段子;而在台灣,則演變為鼓吹對民進黨以外政治異議者進行整肅的用語,凡是不認同「抗中保台」路線者,一律視為「中共同路人」,對象可以是統派、和平派,也可以是「柯(文哲)韓(國瑜)粉」等等,不一而足。
蔡英文2020年連任之後,兩岸情勢愈趨緊張,台灣內部被政客炒作起來的「抗中拒統」民粹情緒亦愈發高漲。當時在網路上的台派意見領袖,便已拋出「吊路燈」的說法,例如一位台派KOL便發文稱「我只是看你這種失敗主義者不順眼而已,阿共打來,你這種跟親共仔一起吊路燈剛好而已」。「吊路燈」一詞後來演變為對於台派「鍵盤戰士」的反諷,網路上便有人提問為何「台派動不動就要把人吊路燈!?」
俄烏戰火持續延燒,傳出烏克蘭內部把矛頭對準「烏奸」。例如3月初有消息稱參與俄烏第一次談判的烏方代表基裏耶夫(Denis Kireev),因「涉嫌叛國」而遭烏克蘭安全局(SBU)槍殺。儘管烏國官方後來澄清,基裏耶夫是在執行一項特殊任務「因公殉職」,但隨着類似真假難辨的訊息越來越多,台灣內部興起「吊路燈」的網路討論潮,許多KOL或圖文作家宣揚「吊路燈」的主張,以此作為「愛台表忠」的象徵。
不止於此,台灣電視主播張雅琴曾在2月24日的節目上,批評國民黨「唱衰台灣」,並將「小國不要刺激大國」的想法定義為「失敗主義」,同時倡議即刻起「我們台灣一定要大掃除」、「有些政黨提出不適當的人選,我們不要讓他們進到議會」。民進黨立委王定宇也於3月20日在臉書(Facebook)發文,稱「烏克蘭除內奸,這是進入戰時狀態或緊急狀態時,應該列在優先該做的事項之一,台灣亦然」。李敖之子李戡於4月1日發布了「愚人節參選宣言」,也將「抓光台北的『中共代理人』」作為其「政見」之一。無論說者乃「有心」或「無心」,但「聽者有意」,無不令「吊路燈」從「網路哽」蔓延為一種「敵我分明」的壁壘心態。
究其背後,「吊路燈」無論是「地獄哽」還是「真心話」,之所以能在台灣成為一股「話語權」,依舊是兩蔣時期「反共」思維的延續,當時台灣上下「整肅匪諜」的集體動員,與解嚴之後「台獨反中」思維成為一體兩面,在社會上尤其是年輕世代發展出諸如「舔共」、「背骨仔」(閩南語,「背叛者」之意)、「親中賣台」、「中共同路人」等各種「戴紅帽」、「潑紅漆」、「貼紅標」式的罵名。
此外,這股歷久不衰的民粹現象,同時也與台灣政治部落化之後的政黨鬥爭有關,將不同顏色的政敵一律打為「全民公敵」,本身已是台灣移植西式民選結構且操弄認同政治之後所種下的惡果。當前台灣吹起這股「清洗紅鬼」的「吊路燈」歪風,便是上述脈絡集大成的體現。
諷刺的是,在台灣主張「吊路燈」一派,卻又是民進黨政府「轉型正義」最強力的支持者。他們一方面訴求改正過往國民黨威權政府以「反共」之名、行思想鎮壓之實的「白色恐怖」歷史不義,然而另一方面卻又繼承了「白色恐怖」的精髓,對「思想不純正」者進行檢肅、排除其「台灣人」之身份。逐漸普遍「吊路燈」思潮若未得到進一步的反思,首先帶來的效應,便是自我禁絕了各種台灣何去何從的討論與探索,甚至把和平的聲音關進思想黑牢裏,當然也是對台灣「民主自由」的一種嘲諷。一旦戰火成真,人民將遭受的苦難,恐怕遠非在網路用鍵盤賣弄「吊路燈」那麼輕鬆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