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筆|奧爾布賴特: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3月23日,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女性國務卿奧爾布賴特(Madeleine Albright)因患癌症逝世,享年85歲。
奧爾布賴特生於捷克斯洛伐克,後隨父母移居美國,上過大學,做過教授,後來到美國國會當過議員助手,還曾在卡特(Jimmy Carter)政府國家安全委員會供職,1992年總統大選期間擔任克林頓(Bill Clinton)的外交顧問。克林頓上台後,奧爾布賴特受到重用,出任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屬「內閣級大使」。
1996年克林頓競選連任後,奧爾布賴特擔任美國國務卿,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女國務卿,當時被美國媒體譽為「美國最有權力的女人」。
美國國務卿的權力比多數國家的外交部長要大,是美國政治架構裏的第五號人物,禮賓排序僅次於總統、副總統(兼參議長)、眾議長、臨時參議長。
中國前外交部長李肇星,在擔任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期間(1993至1995年),與奧爾布賴特在安理會共事。李肇星曾說:「我在擔任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大使的時候交了一個美國朋友,這位女士就是後來成為美國國務卿的奧爾布賴特女士。我們兩個不斷髮生分歧、不斷辯論、認真地爭吵,最後成為了好朋友。」
李肇慶在回憶錄《說不盡的外交》中透露,他離任回國後,奧爾布賴特曾給中國駐聯合國外交官出了一個謎語:中國有三位男大使曾與她共過事,但與她「擁抱過」、「貼過臉」的只有一位,請猜他是誰。謎底是李肇星。
李肇慶解釋,他當年到紐約赴任後,奧爾布賴特來前來拜會。「不知是出於西方禮節,還是為了顯示友好,她在朝我走來時伸出了雙臂。這時,我已經來不及想了,自然而然伸出雙臂迎了上去,左右左地貼臉,友好地擁抱,然後落座交談。」
1999年5月7日,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遭美國戰機轟炸,奧爾布賴特的行政助理告訴她,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正報道此事,3名中國人被炸死,20人受傷。北京認為是美國蓄意進行轟炸。奧爾布賴特為此深夜起牀,試圖打緊急電話給中國外交部長唐家璇,但是卻找不到他本人。
她當機立斷,馬上打電話給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羅爾斯頓(Joseph Ralston)將軍,請他穿好制服陪她到中國駐美大使館作一次深夜拜訪。
「這很罕見,因為平時都是大使去國務院見國務卿。」李肇星決定,先由另一位公使與其周旋,自己等中國駐華盛頓的記者趕到後再見她。兩人碰面後,奧爾布賴向李肇星解釋轟炸事件是一樁非常嚴重的意外,她感到極為難過,謹向死者和死者家屬表達慰問之意,同時亦表示關切美國駐華大使館人員的安全。
李肇星聽了她的談話後,要求美方道歉,奧爾布賴特則在與助手們簡單商量後答覆說,克林頓總統和她本人願分別同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和外交部長唐家璇通話,向中方道歉。這時,中國記者已紛紛趕到,圍在會客室外。
會見結束,奧爾布賴特在一群中國記者和電視攝影機的圍堵下,被迫退回會客室,並發表簡短聲明:「我今天來這裏,是要重申美國政府早些時候對中國人員在貝爾格萊德的死難所表達的深深歉意……」。
值得一提的是,奧爾布賴特生前十分看重與中國的關係,曾先後五次訪華。卸任國務卿後,又多次作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訪華。
她在回憶錄《國務卿女士》中說,與中國領導人會談時,中方認為最完美的會議,是美方在會後聲明中重申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在亞洲的最重要關係,乃是和日本的關係;但美國在亞洲的最複雜關係,則是和中國的關係,這個關係需要長年不斷地進行照料,而美中之間最棘手的問題就是台灣問題」。
奧爾布賴特強調,美國的一貫政策是不挑戰北京堅持的「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立場。她認為兩岸對各自的前途都有強烈而互不妥協的主張,北京絕對不會在統一問題上做出讓步,台灣也絕對不會在自身安全問題上棄守。她說,兩岸問題一直在緊張而又不穩定的狀態下存在,隨時可能爆發大麻煩。
奧爾布賴特表示,對任何一屆美國政府來說,中國太大了,美國不能忽視她,但也很難擁抱她;中國很難被左右,因為中國非常、非常的自豪。她說,兩國領導人的私人外交併不能改變政府的基本哲學。
奧爾布賴特同時也認為,在處理對華關係問題上,美國需要有一個非常長遠的思考,美國不應視中國為敵人,而應與中國進行各種層面接觸,信守對台灣的承諾。